2996亿斤!夏粮产量创新高,A股农业股已撸起袖子加油干!

时间:2024-08-13 14:30 栏目:行业观察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280 次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夏粮产量创收299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A股市场上,农业板块多家公司深耕产业链,为我国粮食生产贡献力量。

夏粮丰收!播种面积增加,产量同比增长

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夏粮生产情况,2024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方面也实现增长。

播种面积方面,2024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6613千公顷(39920万亩),比2023年增加4.5千公顷(6.8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3091千公顷(34636万亩),比2023年增长0.1%。

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系今年国家继续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

同时,2024年夏粮播期墒情适宜。2023年秋冬播期间,冬小麦主产区土壤墒情总体适宜,大部地区实现适期播种,冬小麦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产量方面,2024年全国夏粮产量14977.9万吨(2995.6亿斤),较上年增加362.7万吨(72.5亿斤),增长2.5%。其中小麦产量13821.6万吨(2764.3亿斤),比2023年增加365.8万吨(73.2亿斤),增长2.7%。

单产方面,全国夏粮单位面积产量5628公斤/公顷(375.2公斤/亩),同比增长2.5%。其中小麦单位面积产量5985.8公斤/公顷(399.1公斤/亩),同比增长2.6%。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表示,2024年我国夏粮获得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扎实基础。

A股农业板块公司撸起袖子加油干

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A股市场上,农业板块涉及45家上市公司。

隆平高科(000998.SZ)系国内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公司被认定为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领军企业,并入选水稻强优势阵型、玉米补短板阵型、蔬菜破难题阵型、杂粮补短板阵型。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杂交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主粮作物种业板块,黄瓜、辣椒、谷子、食葵等“四小龙”专精特新作物种业板块,以及种粮一体、农民培训、农业援外等农业服务板块。水稻产业方面,公司多个大单品跻身全国领先品种序列,后续资源储备强劲。

苏垦农发(601952.SH)通过自主经营种植基地,从事稻麦等作物原粮(含商品粮和种子原粮)的种植,公司经营产品主要包括稻麦原粮、种子、大米、食用油、农资等。公司种植业务及种植产业链的上下游业务主要由19家分公司和6家子公司经营,实现种植业全产业链的布局。

种植业务方面,苏垦农发自主经营基地全部位于江苏省内,截至2023年秋播,自主经营耕地面积约129.5万亩,其中土地流转(含土地托管与合作种植)面积约33.78万亩。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9亿元,同比上升8.55%。苏垦农发2024年经营目标预计实现营收140亿元、利润总额9.5亿元。

苏垦农发在投资者调研活动中称,今年公司大麦、小麦长势基础较好,但因去年小麦单产达到历史新高,能否达到去年水平目前难以判断。公司始终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提升粮食产能的政策号召,将通过审慎扩大种植规模、加强研发创新、提升加工能力、优化原料采购、拓展销售渠道以及完善服务体系等措施,全面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大北农(002385.SZ)以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要农作物种业为突破口,建立了保存能力超10万份的中长期种质资源库,搭建了分子生物学、遗传转化、分子标记等科研平台,建成了近千平米的生物技术创新试验室和单倍体育种平台,实现了从种质资源挖掘、性状产品研发到“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全产业链布局。

荃银高科(300087.SZ)披露,公司计划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亿元,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玉米种子销售收入进入全国前三强。未来,公司还将在巩固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市场优势的基础上,拓展中亚市场建设海外研发基地,同时加快开展海外本土化育种,培育适合海外区域市场需求的品种。

此外,北大荒(600598.SH)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是我国目前规模大、现代化水平高的种植业上市公司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公司拥有16家农业分公司,主要生产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产品。2023年北大荒实现生产水稻、玉米、大豆等优质农作物120亿斤。

登海种业(002041.SZ)主要从事杂交玉米种子业务,兼顾小麦、蔬菜、水稻等其他农作物种子。2024年5月7日,登海种业与山东农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山东农业大学登海玉米产业研究院,双方将围绕玉米基因编辑、分子设计育种、生物育种、种子科学与技术、栽培生理等方向,加强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为玉米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