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基金掌舵人 如何玩转“玉米地游戏”

时间:2014-05-22 14:43 栏目:艺术金融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7,738 次

作者:李启超   来源:投资有道13年6月刊

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已经从几年前数倍乃至十余倍的惊人增长中趋于常态,因此对艺术品基金来说,如今在艺术品收购阶段就丧失了随性的权力。

虽然跌宕起伏,但国内艺术品基金市场的巨大潜力仍然无时不在诱惑着各路投资者们。相较之前,如今的市场低调了很多,但各路资金似乎仍然对这一领域情有独钟。

艺术品基金掌舵人 如何玩转“玉米地游戏”

  事实上,基金踏入艺术品市场的那一刻犹如站在了一片果实累累的玉米地前,同时,这又是一片隐藏着无数大大小小陷阱的玉米地,而基金掌舵者的首要任务就是穿越它。每位参赛者相互间进行着一场有趣的竞赛:看谁最早穿越玉米地,到达神秘的终点,同时他手中的玉米又最多。只有最佳配比“玉米地游戏”的三个生存要素:速度、效益和安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成为笑到最后的玩家。

在日前《投资有道》杂志主办的“2013艺术品基金发展主题论坛”上,众多嘉宾学者就未来国内艺术品基金发展之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投资艺术品需胆大心细

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已经从几年前数倍乃至十余倍的惊人增长中趋于常态,因此对艺术品基金来说,在艺术品收购阶段不能过于随性。元润雅信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敏五就认为,“艺术品运作有着独特的规律,炒作仅仅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对艺术品升值的影响起不到关键作用。决定一件艺术品升值潜力的因素主要为艺术家和其艺术创作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这两个价值任何一个都能够保证你的投资升值。”

然而历史是极其吝惜他的笔墨的,在艺术史上存在一席之地的艺术家和作品注定是极为有限的,当代艺术家始终是艺术基金投资的重点方向之一。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孔达达笑言:“艺术体系的门派观念让我们很难从艺术创作者口中得到准确的投资方向,与其这样不如购买自己喜欢的作品,也许机缘巧合下该作品的姊妹篇被著名机构收藏或者被某位元首作为赠品了,时代造化人,但能最快孵化著名艺术家。但是这样投资作品的行为是极度疯狂的,这个时机基本可遇不可求。而对艺术品基金来说,需要基金掌舵者细心的摸索,号准时代的脉搏。”

“把低价买进的艺术品进行价值放大,仍然是当前最成熟的运作手法,但需要记住,不买永远没有利益,遇到合适的艺术品就要敢于投资,犹豫不决等待你的只有过期不候,到时候就悔之晚矣了。”艺术批评家及策展人徐子林的观点则与那句“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有人的观点更加激进。诗佰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易丽娟说:“从我手里的数据来看,国内艺术品交易80%是在拍卖行完成的,无形中将很多潜在的投资者挡在了门外。我们希望通过线上线下开展艺术品鉴会,让所有有能力投资艺术家作品的人真正了解艺术品的价值所在,只有了解了什么是艺术的藏家才会花钱投资,长此以往,部分投机性质的艺术品基金就会慢慢的自动淘汰出局。”

数据库仍然很重要

目前,中国艺术品基金处在艺术品交易尚未规范的起步阶段,极度的缺乏安全感,尤其面对艺术品鉴定和评估缺失的交易环境中,将风险降到最低变得尤为重要。孔达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青岛的投资客在欧洲看中一副欧洲艺术家的作品,对方开价5万欧元,付款前查询了孔达达的数据库,发现该艺术家的同类作品最近市场成交价仅为4800欧元,这充分体现出数据库在艺术品交易中规避风险的作用。

孔达达说:“我们应该把关注的艺术家的作品交易的相关数据全部存入数据库,这样任何关于他作品的波动都能够被第一时间抓住,从而评估或预测其价值走向。掌握数据是艺术品基金掌舵人必须做到的事情,没有数据支撑的投资方案是不理智的,是众多基金投资人的噩梦。”

敏五对此观点也很赞同。“有无完整的数据库就是艺术品基金成功与否的生命。”然而事实上,诸如假拍、炒作等不可控因素往往导致数据真伪难辨。比如,2012年全年成交的拍品中有高达48.2%的作品没有完成付款,这类行为就导致了行业信息的极端不对称。

“国内藏家和投资者通常习惯于通过雅昌艺术网搜集拍卖行的落锤数据,但仅仅依靠这类记录很可能产生误导,而这时就体现出机构的作用。”鼎艺艺术基金投资委员会主席陈波如是介绍自己的心得,“机构在做类似数据收集的时候,通常都会全方位跟踪艺术家在各个拍场的表现,并派遣专人在现场记录哪位买家收藏了该艺术家的作品。再通过各类渠道多方核实,只有使用处理过的数据才能够保证将风险降到最低。”

成功的艺术品基金管理者要善于与专家学者密切合作,既要有效把握复杂的利益关系,又要从众多干扰中检索出最准确的信息为我所用。通过培养投资人长期持有艺术品的观念,延续这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