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收藏:不怕作品贵,就怕作品差

时间:2014-06-04 15:06 栏目:拍卖场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7,062 次

从2012年以来,中国国内的企业收藏资金增幅较大,全年大约在450亿元左右,涉及的领域也很丰富,当代艺术的收藏比例也明显增加,也出现了针对外国艺术品的国内企业收藏。

  近年来,由于艺术品的价格连续多年大幅上扬,投资和收藏艺术品所需要的资金量越来越大,传统藏家或者单一收藏者的实力已经不足以涉足精品市场,艺术品市场投资收藏企业化、机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扩大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公益慈善行为、广告公关行为合理避税……这些都是刺激企业进军艺术品市场和大量购买收藏品的动机。一些企业也因此获得了高额回报,如湖南电广传媒,艺术品经营年营业收入约4.2亿元,利润约3.4亿,毛利率79.61%,占公司主营收入比10.38%。机构收藏正在悄然吞噬着艺术市场。

夸张的投资回报率

在2013上海国际收藏论坛上所发布的《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中指出,从2012年以来,中国国内的企业收藏资金增幅较大,全年大约在450亿元左右,涉及的领域也很丰富,当代艺术的收藏比例也明显增加,也出现了针对外国艺术品的国内企业收藏。企业藏家购买力占整个艺术品市场的60%以上,活跃在北京、上海各大拍卖场上的买家,70%以上都是企业家。机构收藏已经成为中坚力量,特别是企业收藏已经成为一些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回报率甚至高于其主业。

该报告中还阐述了,不同于国外的艺术品市场主要是由庞大的中产阶级支撑,中国几乎没有这一阶层。随着收藏群体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企业收藏的快速发展,未来艺术品市场两极分化的特征可能将更加明显:顶级艺术品的价格会越来越高,中低端艺术品的价位反而会较为平稳。

另外,近年来,金融资本与艺术品市场之间的融合加速,金融资本的介入为艺术品市场注入了资金动力,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新政策的指引,亦有利于中国基金的发展进入到包括艺术品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时代。浙江天仁合艺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基金做得最为成功的机构之一,其2013年成功发行的当代艺术品基金规模就超过了3.2亿人民币,成为当年国内管理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品基金管理机构,这也显示出以浙商为代表的中国财富新贵已经开始将艺术品投资列入资产配置行列。

机构收藏亟待解决的问题

该报告还指出,机构收藏区别于个人收藏,具有制度性、系统性、专业性、大资本等优势,但由于目前国内的机构收藏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国内很多机构收藏意识还没被完全培养和激发出来,很多机构还没有认识到机构收藏对于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宣传推广的重要性。

2国内企业收藏亟待专业化、制度化。现在国内机构收藏处于一个“收”的阶段,还远没有达到“藏”的阶段。从“收”的角度而言,机构收藏什么样的作品,怎样通过合理的机制去有效建立起自己的收藏,这对于机构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是基于美术史价值判断基础上形成的机构收藏价值观的体现。在明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才会使收藏目标定位明确、富有特色。

在机构收藏建立的过程中,必须先行在收藏藏品,藏品策划、藏品研究和藏品管理方面更加专业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去推动了收藏价值标准的确立,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

3学术性亟待加强。已经初步建立了机构收藏的企业或集团,目前还没有能够对于收藏的作品进行系统性深入的梳理和研究,艺术品的价值和研究对于艺术品而言很重要,对藏品研究的透彻才能更好的挖掘和发现艺术品的价值。美术馆的收藏往往还有一个名字就是“典藏”--成为典范的收藏、成为经典的收藏。如果当下的收藏不能带来未来更大的文化价值的东西,可能这个机构的收藏的学术位置就会受到质疑,这样就失去了机构收藏真正的学术价值和权威性了。

4没有向社会公众开放,进行文化传播。一个企业成立机构容易,但运营和维护好机构,对于欠缺经验的企业来说并不容易。对于一些目前还不具备成立美术馆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举行藏品展览等其他方式,与公众进行文化资源的交流和分享。

5国内对于机构收藏还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国外的机构进行收藏,可以免除部分企业所得税,但国内还缺少对于机构收藏的政策支持。从艺术贸易的角度来看,我国虽然近年来艺术品市场高速增长,但受制于高额的进口关税以及严格的进出口限制,跨境艺术品交易不够活跃。因此,大家呼唤着规范的法律能够出现。社会的需要或这个领域的需要,必然会要求法律、政策的出现和完善。

作者:李启超   来源:投资有道14年2月刊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