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各路巨头角逐工业地产

时间:2014-03-28 04:58 栏目:特别策划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640 次

作者:胡琼    来源:投资有道11年9月刊

调控的骰子飞速旋转,曾经龙虎纷争的住宅地产几乎哀鸿一片。而工业地产市场却开始风起云涌,世茂集团、万通实业,甚至家电巨头TCL等,都已迫不及待地杀将进来。

近日,一组数据表明,工业地产正在成为各方眼中的“香饽饽”。中国不动产研究中心(CRRC)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金融危机之后,大约有12%的传统房地产开发商转投产业园建设项目。

左图为许荣茂、右图为冯仑
不久前,世茂集团宣布将依托新增的“云端产业集群”进军工业地产。相比世贸的低调,最早涉足工业地产的万通则一直保持着高调的姿态。(左图为许荣茂、右图为冯仑)

  热潮来袭,一场充满悬念与预谋的工业地产新牌局已经揭开。

低调进入

在上海陆家嘴时代金融中心33楼,一家“海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海峡公司),已经悄然运作了数月之久。这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世贸集团。

不久前,世茂集团宣布将依托新增的“云端产业集群”进军工业地产。由此,其以住宅、商业和旅游地产为主体的“三驾马车”战略将升级为“四驾马车”。

“云端产业集群”是指世茂集团计划在海峡西岸及中西部等区域建设高端产业园区,帮助当地政府引进我国台湾等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及信息软件产业。该计划的运作平台正是新成立的“海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首度进军工业地产,世茂集团就选择了一个定位清晰的细分市场——瞄准台湾软件业及高科技信息产业的转移机会,在海峡西岸及中西部地区投资建立台商经济集中区,引入先进制造业。

世茂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谈到海峡公司时说:“他们独立运作,虽成立不久,但发展迅速。论资产规模,可能将在短期内快速接近甚至超越现有的几个世茂资产平台。”

2010年4月前后,酝酿中的海峡公司计划首次被外界曝光,许荣茂联手台资、港资等投资大鳄对内地新一轮的圈地运动也随之一点点浮出水面。而这个“圈地运动”的统一品牌叫做“海峡城”。

一年的时间,“海峡城”的足迹遍布多个地方:成都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20万平方米,总投资320亿元;福建平潭项目,启动区规划占地约9800亩,首期投资总额达150亿元,拟用3年时间建成;南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323万平方米。还有多个类似项目正在推进中。

据了解,海峡建投筹资高达百亿美元,股东名单中除世茂集团外,还包括恒基兆业、新鸿基地产及台湾远雄企业团、东元集团等多个巨头。

高调宣扬

相比世贸的低调,最早涉足工业地产的万通则一直保持着高调的姿态。

7月30日,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和万通实业董事长冯仑签署《进一步推进工业地产领域合作之框架协议》,依协议约定,TCL将陆续向双方合资的万通新创工业资源投资公司(简称万通新创)注入旗下优质工业物业,万通实业则将提供种子资金发起基金,为万通新创进一步整合资产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这是继6月初康佳宣告正式进军房地产之后,家电巨头再度联手地产商。

经历几年的磨合期后,TCL开始大踏步发展工业地产。从2007年起,冯仑便开始筹划涉足工业地产,最后选择了家电制造业的龙头企业TCL。对于双方的合作,冯仑开玩笑说:“我追李总追了3年了,眉目传情1年多他才答应。”

2008年初,万通实业(持股55%)和TCL集团(持股45%)合资成立了万通新创,注册资金2.5亿元。2009年7月,万通收购TCL占地27万平方米的无锡项目,对其进行再次开发,打造成厂区、仓储、物流、宿舍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社区。

其实,早在几年前首次涉足工业地产时,冯仑便语出惊人:“万通将有可能在一两年内成为本土最大的工业地产投资商。”万通的目标是成为类似新加坡凯德置地一样的多元化地产投资商。

对于最近的计划,万通一位经理透露:“在长三角我们可能会收购几个新的工业地产项目。上海、无锡、苏州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城市。”

李东生
李东生率领的家电巨头TCL正大踏步发展工业地产:与万通的合作便是明证。

  中外巨头争霸

除了万通,还有不少知名的房企涉足工业地产。5月13日,绿地集团与郑州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式签约了投资总额高达130亿元的绿地滨湖国际总部经济产业园,这个产业园占地面积约668亩,除了两栋超高层写字楼外,还将有厂房、研发办公楼及购物中心等物业形态。

实际上,绿地集团还在不断加大对工业地产的投资。有业内人士透露,绿地集团近期正在上海及长三角周边寻找新的物流园及研发办公楼的投资机会。此外,陆家嘴、复地、鹏欣等开发商也均涉足了仓储物流及研发办公类的地产。

工业地产不仅仅吸引了国内企业的热情,同时也再次受到国际巨头的关注。新加坡腾飞集团近日再度出手,宣布与星桥国际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以及广州开发区签订协议,在广州知识城共同投资开发综合科技园。

广州园区是继大连软件园腾飞园区、新加坡杭州科技园和腾飞苏州创新园之后,新加坡腾飞集团在中国开发的第四个综合科技园区项目。

“除了知名的房企,还有很多投资机构今年明显加大了对工业地产的投资力度。”戴德梁行工业部董事苏智渊说。

上半年普罗斯(GLP)、安博(AMB)、嘉民已在上海圈地70万平方米。苏智渊表示,下半年,工业地产投资会更加活跃,外资与国内投资商会进入一轮新的投资热潮。

还有多少空间?

“虽然工业地产受到各方关注,但是目前,在全国各地,工业地产最大的开发商就是各个开发区。”世邦魏理仕工业与物流服务部副董事胡晓睿介绍说,在近七八年之内,开发区基本上拆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行政机构,一个是以商业实体形式出现的开发公司。

“由于产业资金的充裕,无论是土地还是建成物业,工业地产都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胡晓睿介绍,与供求情况相一致,工业用地的销售与租赁和成交价格都在上升。

凭借稳定的租金回报、低廉的地价、可观的商业配套,工业地产被业内称为“还没有出现泡沫的处女地”。

但是,探索工业地产业务需要的不仅仅是钱,还要有专业的团队。“工业地产的需求和形态千变万化,所以在投资、开发、运营、售后四个环节中,工业地产最重要的是运营环节,运营得好,资本价值就高。”万通新创总经理武东伟说道。对于工业地产商而言,模式和资源的组合,是对中国工业地产未来的最大挑战。

然而,尽管被开发商、地方政府、投资客,甚至银行一致看好,但投资工业地产不等于买卖厂房,投资标的物的升值前景与当地的产业规划关系密切。如果一个项目无法得到当地政府或者产业界的青睐,砸进去的钱无疑就是泡沫。

抛开其他问题,还一个最大的疑问是,随着投资资金的大量进入,工业地产能否有足够的炒作空间呢?

工业地产开发模式

※ 工业园区开发模式

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最常使用的工业地产开发模式,也是我国目前工业地产市场的主要载体,其运作主体一般是开发区或工业园区管委会下设的开发公司。

※ 工业地产商模式

指房地产投资开发企业在工业园区内或其他地方获取工业土地项目,然后进行项目的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乃至厂房、仓库等房产项目的营建,再以租赁、转让或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项目相关设施的经营、管理,最后获取合利的地产开利润。如全球最大的工业房地产开发商普罗斯。

※ 主体企业引导模式

指在某个产业领域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的企业,通过获取大量的工业土地,营建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在自身企业入驻且占主导的前提下,借助企业在产业中的强大的凝聚力与号召力,通过土地出让、项目租售等方式引进其他同类企业的聚集,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打造及完善。如上海金山的上海石化工业园区。

 ※ 综合运作模式

指对上述的工业园区开发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和工业地产商模式进行混合运用的工业地产开发模式。

※ 私人业主开发模式

目前在小厂房这一块,私人业主开发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由于工业地产政策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工业用地的紧缩,加上私人业主开发的厂房在设计和配套设施等方面都没有竞争力,这类开发模式会逐渐被淘汰。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