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上市难了,但故事还是要讲

时间:2014-03-28 03:00 栏目:特别策划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514 次

作者:邓若楠   来源:投资有道11年8月刊

  受中概股事件影响,中资企业赴美上市步伐减缓,但并未阻滞。如果通过这次事件,能让中企更加规范和诚信、让风投减少短视和贪婪,这对投资市场的影响不见得尽是负面。

在本稿截稿时,中概股在美国和香港等海外市场上陷入多空拉锯站,这至少比危机爆发之初一面倒唱空的情况要好得多。

叶卫刚
受中概股事件影响,达泰资本创始合伙人叶卫刚今年负责的部分投资项目赴美上市计划不得不改变。

彼时上市热时如火如荼,此刻危机来得气势汹汹。

一位资深风投人士将此前经历过的全球互联网泡沫危机比作“像是打了二次世界大战”,而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他在市场上感受到几乎与前次同样的危机感,但却发觉直接套用之前的“战争经验”已不可行。

事实上,中资企业赴美上市步伐受影响减缓,但并未阻滞。一些国内风投家意识到,长远来看,这对资本竞逐的投资市场生态的影响不见得尽是负面。

上市难了,但故事还是要讲的

达泰资本创始合伙人、资深投资人叶卫刚正在着手调整其中一个投资项目的上市策略。他负责的投资项目中,今年有4家已处于上市的不同阶段。而这家投资的企业本计划赴美上市,现在却不得不考虑更换上市地点。

叶解释说,企业本身的基本面和从投资方对其进行的财务监管方面都不存在任何问题,问题是这家企业的商业模式与中概股事件中遭停牌的东南融通过于相似。后者是第一家纽交所上市中国软件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于今年5月遭停牌。

杨磊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杨磊认为,中概股事件将使更多PREIpo基金开始偏向早成长期项目。

  “我投资的这家企业也从事金融软件业务,并且同样来自中国福建省。我们担心就这样赴美上市会被‘误杀’。”叶卫刚有些无奈。

“董事会层面现在正同时考虑其它几个市场,从流通性来说美国市场无疑是最佳的,但法兰克福、伦敦、苏黎世等几大市场也同样具有优势。作为投资方,我们已承诺上市后一年内不会套现。”

而另一个新能源企业的上市过程则被拖长,美国证监会对中资企业的各项审核更严格,并更“懂行”。

这家企业于7月底将上市申请表递送到美国证监会,“以前不是问题的,现在都成了问题”。审核中不仅仅询问企业本身,还征询审计师和律师,比如会询问负责审计师“应收账款审计怎么发征询函、银行对账单是怎么看的?”这样的细致程度前所未有。正常情况是三四个月通过审核,现在则至少需要六个月。

已上市的中概股则随时面临着各种监管审核及做空危险,甚至在当地市场催生了私人调查行业热门。但其中不乏诸多被“冤杀”、“误杀”的优质中资企业,“比如十家左右的太阳能行业企业。即便是互联网企业,这次也并不是出大问题的,只不过行业本身存在一些泡沫,属于被殃及的‘池鱼’。”

资本市场似乎总是会由一个不理性到另一个不理性。

叶的建议是,已上市中资企业首先还是要做好基本面,短期内如果对自己的表现和股票价值有信心,可以考虑回购股票,给资本市场传递信心。其次,所有中资上市企业和一些中介机构应该联合起来,进行一系列推荐活动,持续传递健康信息。

风投家们普遍认为:一定时间内赴美上市难了、要求严了、过程长了、成本高了,但故事还是要讲的。

“唱空中国”与“诚信危机”

说到底,这场风波本是“诚信危机”。据了解,美国资本市场分为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前者包括纽交所、纳斯达克等市场;后者主要指的是OTCBB市场。它只是一个会员报价系统,企业只是挂牌而不是上市,其股票只能在联网的做市商之间交易。

企业在OTCBB市场上通过买壳挂牌只需由作为美国金融业监管协会(FINRA)会员的券商给美国证监会(SEC)填报相关表格,不收上市费。从OTCBB转板上主板也不需要经过严苛的审计流程。因此很多中国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往往选择买壳上市。

借此前中概股在海外资本市场春风得意的大势,一些风投、私募、外资投行与急于上市的中国企业一拍即合,先包装出了一个又一个诱人的概念,使这些上市企业获得了高市盈率。

这意味着以募资额按比例收取费用的中介机构能得到高收入,企业上市后迅速获利离场的风险投资者也将赚得盆满钵满。而一旦企业业绩无法支撑如此高的市盈率,就只能接受股价一落千丈的现实。

“华尔街是个喜欢听故事的地方。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些企业股价大跌或最后被停牌,华尔街那些‘买故事’的人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叶卫刚说。

采访时他刚参加完一次哈佛校友聚会返国,校友会的大多数同学现都为华尔街高管层。而他们在聚会中热议的话题是曾经准确预测上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末日博士”鲁比尼对中国经济的悲观论调。其中的故事是这位博士两个月前到访中国,乘坐沪杭高铁,车厢内几乎一半座位是空的,和高铁线平行的还有一条看上去空了四分之三的新高速公路。他因此认为相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拥有不止两倍而是三倍于此的基础设施项目,是没有道理的。

“当时之所以发生集体唱空中概股,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宏观背景——唱空中国经济。”

而一些弄虚作假的中资企业被揭发和阻击,恰巧在微观层面上满足了危机产生的条件。

美国市场有一句名言:“任何企业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

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兼风险投资部中国区总经理沈劲告诉记者,从自身的创业经历,他一直纳闷众多中国企业蜂拥赴美IPO,怎样能够通过长期审查。

“实际上事件发生并非不能预计,一些资深的投资人都知道,包括互联网公司在内,很多企业在谈到财务数据方面都习惯乘以2,如果这些习惯继续带到IPO,迟早要受到惩罚。”

北京博瑞盛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官鸿则以几个月前一次经历为例。

当时有一家美国的投行在中国做推荐会,推介的都是在美国OTC的一些中小型企业。她曾去考察其中一个企业,在中国的东北。这家企业生产两类产品,保健品和中成药品,听上去也算振奋人心。当她问企业家目前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什么,可否见一下经销商时,得到的答复则是产品卖给经销商以后企业就不管了。企业家建议她自己去附近一个药店看一下。

“我去药店一个个药品看,主要看保质期,如果生产日期离现在比较近,说明产品畅销、流转很快。但是我发现其中一种新药,本为介绍材料里企业未来的业务主要增长点,现早于计划投放市场,而生产日期是2009年,这直接说明在企业介绍材料有虚假成分。”

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对那些根据市场规则,专门从事做空者而获益者而言,或许即使鸡蛋没缝,没准会凿开一个缝来。

“生动的一课”

叶卫刚说,这次事件给一些中国企业家上了生动的一课,赴美OTC的渠道将不再畅通。

对于投资业来说,在近两年来所谓“全民PE”和高估值中冒出头来的年轻的投资人,经历了市场波折和严格的审查,或被“洗牌”,或“练了兵”,市场有望更趋理性。

对于在海外包括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来说,渡过难关意味着在企业管理水平以及财务透明度方面的提高。许多媒体评论,中资公司确实在这场风波中迅速成长,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们学会了反击。

估值偏高的互联网企业在此番风波中陆续被“挤泡沫”,但仍然将是多数风投重点投资方向。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杨磊对记者表示,互联网肯定还是投资大方向,移动互联网会产生很多投资机会,北极光在北京地区布局非常早,投资的项目将对基于PC互联网的模式产生很大冲击,但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投资方向并未受影响而改变。

他同时认为目前海外投资者对于VIE模式的担心有些过度。“VIE本身就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模式,不确定状态对市场不是好事,但有时‘默许就是一种肯定’”。

这家专注于更早期项目投资的知名风投认为,中概股事件将使更多PRE-Ipo基金开始偏向早成长期项目,但对早期项目投资判断非常难,如果有能力让早期企业成长,才有能力拿下更低的溢价。

无论如何,对某些投资和创业来说,赴美IPO依然是不得不讲的故事,套用风投的话:华尔街永远是一个“造梦和相信梦的空间”。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