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剑:欧元区崩溃,可能性几何?

时间:2014-03-27 09:14 栏目:特别策划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511 次

作者:李刚   来源:投资有道

对同一个客体,存在争议,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再正常不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真理愈辩愈明,严肃认真的探讨之下,或许可以让我们离真理越来越近。

争论焦点一   高盛集团,罪魁还是无辜?

乔新生

高盛始作俑

按照欧洲共同体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有参加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成员都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国内的预算赤字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而国家负债率必须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

2001年欧洲南部国家希腊申请加入欧元区,正式接受审查。当时,相当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希腊的经济状况并不符合标准。但是,希腊急于求成,向华尔街投资银行请求援助。高盛公司在仔细评估希腊经济状况之后,设计了一个非常复杂的金融交易合约。而恰恰是这样一份金融合同,导致希腊乃至整个欧盟地区国家陷入经济危机的恐慌之中。

这一揽子金融交易合约,内容极其复杂。概括起来有两个要点:首先,针对希腊财政赤字,华尔街高盛集团设计了一个汇率合同。其中明确规定,希腊可以发行100亿欧元长期国债,并且由高盛公司负责将希腊发行的国债兑换成美元。希腊政府可以与高盛集团讨论美元与欧元货币的汇率问题。换句话说,高盛集团可以通过汇率调整,"额外的"向希腊政府提供更多的美元,以帮助希腊减少财政赤字。通俗地说,双方当事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美国高盛集团的帮助下,希腊很快满足了加入欧元区的条件,从而顺利地成为欧元区大家庭的成员。其次,美国高盛集团还建议希腊政府将国家的博彩业作为抵押,来换取更多的财政现金收入,从而使希腊完全符合欧元国家的要求。

但是,美国的高盛集团并非国际社会的"雷锋"。它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想要通过长期的金融交易,获取更加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配合美国政府,从根本上摧毁欧元体系。果不其然,高盛集团首先将希腊的资产证券化,分割为不同的金融产品,并且向德国乃至其他欧盟国家购买"信用违约保险",为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做好铺垫。

由于希腊等国的财政先天不足,再加上美国高盛集团在参与融资的过程中,已经完全了解希腊的经济状况,他们预期希腊未来可能会面临财政危机,所以,针对希腊的财务收支状况,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对冲交易合约。不仅如此,由于美国高盛集团向欧洲国家购买信用违约保险,实际上就是把其他欧盟国家拖下水,从而彻底摧毁欧洲货币体系。

申毅

危机源于自身

追究责任是个痛苦的事情,但有必要予以探讨并加以澄清。回顾希腊加入欧元区的过程,高盛集团乃至美国绝非罪魁,尽管高盛曾通过"掉期汇率合约"帮助希腊达标,使得其得以加入。

"阴谋论"意识主导下,高盛当然是理想的靶子,但在我看来,欧盟在扩大化上存在急于求成,才是问题的关键,换言之,隐患起于内因而非外因。

当初,高盛集团只不过是为希腊提供了一个"过桥"便利,对当事双方而言,可谓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将高盛和狙击英镑的索罗斯相比,两者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完全不同。

索罗斯的做法,是看到了房子已经摇摇欲坠,然后迅速上前予以重击,加速其倒塌的过程,此为完全主动性的行为,尽管他为自己辩护推倒之后是为了更好的重建,但还是被冠以"金融杀手"的不雅之名。而高盛的做法,是应希腊的要求提供服务,虽不能说是完全被动,但至少主动的意味不强。

况且,为了对冲掉期汇率合约的风险,高盛同时和德意志银行签订了协议,将希腊违约的风险进行转嫁。很难想象,德意志银行的行为,德国政府丝毫没有察觉,我更愿意相信,德国政府为了变相让希腊满足条件,对所有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果追究责任,板子更应该落在欧盟的身上,而非高盛。

争论焦点二   欧元区崩溃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乔新生

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发生在希腊等国的金融危机可能只是导火索,而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会导致欧洲其他国家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假如美国高盛公司的目的达到,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会进一步得到巩固,而且更重要的是,美国将彻底打败自己的金融竞争对手。

从数据来看,华尔街投资银行早已做好了准备,不打算购买希腊政府的债券,准备等到希腊政府财政进一步恶化之后,通过对冲交易,狠狠地赚一笔。为了使这场戏更加逼真,美国高盛集团总裁亲自前往雅典,并且向希腊政府提出建议,希望自己牵线搭桥,由中国政府来购买希腊的国债。可等到欧洲一些国家表示愿意帮助希腊政府走出困境的时候,美国高盛集团突然宣布,中国政府并没有购买希腊国债的意愿。

这种自导自演的把戏,不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掀起了新一波的狂潮,而且彻底打击了其他国家投资者的信心。说白了,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就是希望希腊政府彻底崩溃,从而使自己的对冲交易能够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

或许是看到了其中的潜在危机,最近一段时间,欧盟主要成员德国和法国公开表示,愿意向希腊政府伸出援助之手。可是,德国和法国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解决欧元区其他国家所面临的问题。现在人们关心的是,假如南欧的这场金融危机持续蔓延,那么,欧洲统一货币的梦想会不会彻底破碎。

当初《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之所以对成员国的财政状况和负债情况作出明确的规定,就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任何一个国家财政出现危机,都可能影响到欧洲的统一货币。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为了实现欧洲货币统一,不少国家借助于华尔街投资银行,进行了"财务创新"。这种引狼入室的做法,非但不能巩固欧洲地区的统一货币,反而使华尔街投资银行有可乘之机。现在,华尔街投资银行家借助于自己手中的对冲交易合约,准备全面发起冲击。不知道在这一轮血腥的金融战争中,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将会获取多少利润?也不知道欧元区国家在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是否会折戟沉沙?

坐视不管将导致前功尽弃

危机既然出现,总要寻求解决的办法,欧洲和欧盟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对待危机,欧盟不会坐以待毙。追溯欧洲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构建一统"欧洲大家庭"的构想,早在中世纪就已经出现。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仿效美利坚合众国,建立欧洲合众国的设想再次被提出。二战之后,欧洲统一思潮进入高潮。欧洲煤钢共同体等三个共同体计划成为欧洲共同体的前身。

1991年12月,《马约》通过,并于1993年11月正式生效,欧盟替代欧共体正式诞生。目前,历经6次扩大后的欧盟,涵盖27个国家。

目前的欧盟经济上,力图以欧元为纽带建立统一货币,国界上,以"申根协定"予以淡化,军事上,正在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

听一听贝多芬的《欢乐颂》(欧盟盟歌),想一想"多元一体"的欧盟铭言,面对代表圣母玛利亚庇护的盟旗,任何一个有责任的政治家,都不应该也不会漠视。

争论焦点三   如何应对?

乔新生以五招应对

笔者认为,欧盟在货币统一化方面步伐太快,没有把英镑纳入到欧元货币体系之中,从而导致先天不足。可以设想,如果作为世界通行货币的英镑,能够加入欧元区,那么,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在进行金融炒作的时候,可能会投鼠忌器。现在,由于德国和法国的财政状况不尽如人意,而其他一些国家充其量只能明哲保身,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恐怕还必须借助于欧元区以外的其他国家。

第一,欧元区国家不妨借力打力,实现欧元大幅度贬值,从而通过国际汇率市场减少自己的债务负担。欧元大幅度贬值,不仅可以在国际货币清算中,获得现成的好处,而且可以增加本地区的贸易出口,从而在传统货物贸易领域占领更多的市场。

第二,应当积极游说英国政府,转而支持欧元。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容许英国政府在获得特殊权利的情况下,加入欧元货币体系。

第三,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修改条约放松条件,从而使成员国通过扩大财政赤字,渡过暂时的经济难关。

第四,针对许多欧洲国家的高福利政策,欧洲的政治家应当加快立法进程,逐渐实现公共财政收入分配的科学化。通过政府财政的透明化,让居民充分意识到,假如财政收支不平衡现象进一步恶化,那么,国家将会彻底破产。

第五,呼吁国际社会尽快制定金融衍生产品开发与交易的规则,禁止华尔街投资银行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不断地向其他国家推销金融衍生产品,从而导致世界金融市场波诡云谲,风雨飘摇。

申毅

政治框架下的市场解决

危机的解决之道,正在协商和探讨之中,尽管,德国经济部长将"德国不会向希腊提供'哪怕一分钱的援助'"的声音喊得山响,希腊总理也将"不向德国求援"的表态时不时的挂在嘴边。

讨价还价是必须的过程,毕竟,"穷弟兄和富哥们"之间的分歧太大。"富哥们"的想法,是想通过这件事情让"穷弟兄"汲取教训,凭什么不思进取、好吃懒做的家伙就一定可以毫不费力的拿到援助?而"穷弟兄"的想法则是,当初埋下隐患和你就大有关联,现在出事了,你还想撒手不管,索性赌一口气,离了你地球照样转。

但在我看来,双方仍会小心翼翼的维护底线,完全不顾大局、破罐破摔的可能性不大。在政治层面的角力结束之后,剩下的问题,无非是寻找一个解决的途径,并将此解决途径作为范本,解决其他危机国的问题。既然当初的操作是通过市场机制完成的,不妨仍然通过市场来予以解决。

向IMF借款或是可行的解决之道,增发特别提款权后的IMF,虽不能说是十足的财大气粗,但解决希腊的问题,应该说是小菜一碟,"笨猪四国"的问题,由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其他国家"集体买单"的可能性极大。

让欧元大幅度贬值的做法,不可取。市场上找不到对手盘暂且不说,就"笨猪四国"而言,其经济支柱本非是依靠出口,难以从中获取多大的现成好处。

修改条约放松条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成员国众多的现实情况之下,注定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还需全民公决,那更是遥不可及。

金融衍生产品,并非是造成希腊乃至其他国家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产品本身就是双刃剑,武功高强者用起来是如虎添翼,武功平庸者在舞动时,如果不小心伤了自身,只能尽快提高自身能力,而不应抱怨剑有问题。

实现公共财政收入分配的科学化,逐步改变现行高福利政策,是可行的办法之一,但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可一蹴而就。

如何解决危机,考验领导人智慧。"信心"和"团结",应是解决欧元区危机的关键字眼,温总理"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的忠告,不仅仅只适用于中国。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