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抢占养老市场

时间:2014-04-29 17:38 栏目:商业观察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533 次

作者:罗梅芳  来源:投资有道12年5月刊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市场渐渐走进投资的视野,各机构争相掘金,眼下俨然已成了倍受追捧的“宠儿”。

信托抢占养老市场

  据说,中信银行开展的“以房养老”的业务,在众多银行中抢占了养老市场的先机;据说,万科、保利等多家开发商纷纷提出“养老地产”主张;同时,“以房养老”的概念也被北京市民政局在“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提上了议事日程;一向对市场“虎视眈眈”的信托公司和银行,同时也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养老信托产品、银行养老理财产品正逐步进军养老市场,成为分食“养老蛋糕”的新兴力量。

2011年7月,名为“元勋居养”的首个老年保障性(信托)基金发行,产品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维权基金、北京沣沅弘投资有限公司以及中融信托等金融机构联手推出。

“这款养老产品以50万元起价向社会募集资金。”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在保障老年人终身居住权的同时,每月还返还养老补贴,用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除了中融信托,华宝信托、上海国际信托等信托公司均发行了养老信托产品,养老信托市场方兴未艾,将越来越多地挤占养老市场的份额。

信托抢占养老市场

  “碎片化”养老急需改变

不得不承认,不断蜂拥而起的养老产品,标志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已确证无疑地到来。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从2001年进入老龄化,预计2037年将达到峰值。届时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48亿,而劳动人口降到8.04亿,等于3.5个人养一个人。

甚至有专家介绍,如果减去在校生、失业人口、未达纳税起征额的低收入人口和提前退休人口(65岁以前退休),将出现不足2个劳动人口供养1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老年人口赡养系数不足0.5,人口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1.8亿,而且每年还以500万~800万的数量不断增加。从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就可见一斑,以2010年为例,“中国65岁的老人就有1.18亿,比例达到8.87%”。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老龄化的趋势和老龄人口的数量都是非常可观的。”一位信托业人士感叹。

而与老龄化人口的高涨所不匹配的,是中国养老金制度的设计缺陷。利得财富总裁助理盛大介绍,“目前我国养老主要依赖三种措施——社保、商业保险和家庭。”

问题在于,有时候上述保险是一种“碎片化”的管理制度。据专家介绍,我国现有养老金个人账户包括: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城乡居民养老储蓄个人账户、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地区个人账户,以及家庭养老理财账户。

“这些账户不但没有相应的服务体系,同时也没有进行投资管理。”一位业内人士称,个人账户养老金由财政专户和地方银行管理,能获得收益的只有地方银行利息以及财政记账利息,“这些利息非常低,养老金正不断地缩水。”

而如果,将这些养老金进行投资,“在保值的条件下,即各年名义投资收益率为当年CPI涨幅,则个人账户累积金额为21623.85亿元。”业内人士介绍,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进一步假设,在名义投资收益率为CPI+7%的条件下(即实际年投资收益率为7%),则个人账户累积金额高达30160.9亿元,“这几乎与同期中国基金市场的规模相等”。

虽然可以收获巨大,“但目前社保和商保资金保值增值部分的收益也只是限于金融企业所有,委托人只能享有固定收益,这个制度本身就存在一定缺陷。”盛大表示说。

同时,公共部门和企业职工之间的“双轨制”也引起社会不满。据悉,目前政府公务员在职时可以不用交养老金,但退休后可以拿到四五千元的养老金,而企业职工和企业共同交纳不同比例的养老金,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却只有一两千。

事实证明,在这样有缺陷的养老金制度下,人们对养老问题普遍没有安全感。以上海为例,有专家预测说,“到2027年,对上海这样一线大城市的居民来说,预备1000万元来养老恐怕未必够。”老龄化趋势的明显和养老金制度的“拉后腿”,正如网友的调侃:“当你的积蓄消耗殆尽时,我们根本‘老不起’。”

“中国的养老金是不同的?期针对不同人群出现的,所以碎片化是一个历史原因。”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绥表示说。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感觉到,单靠政府的力量来解决还远远不够,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触角伸进这块市场进行探索。

  信托进入“空窗期”

越来越多的养老金产品频频亮相于养老市场,但由于中国的养老产业刚刚起步,不少问题也充斥其中。刚迈出第一步的养老金信托更是进入了“空窗期”,业界人士纷纷表示养老信托产品将面临诸多挑战。

这从目前发行养老金信托产品的几家信托公司便可见一斑。据悉,华宝信托、上海国际信托等信托公司均没有公开披露养老产品,就连中融信托发行的“元勋居养”信托产品,其收益率、期限等资料目前也尚在猜测中。

究其原因,业内人士称:“目前国内的养老信托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没有完善的体系,同时风险控制也还需要探索。”这几乎成了所有欲介入养老市场的信托公司之“痛”。

如一位信托公司高管所说的,养老信托产品有自身的特殊性,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有的法律、法规还远远跟不上发展要求,而在投资基金法和信托法中,也没有适合养老产品的“土壤”,这让不少信托公司不得不“蹑手蹑脚”。

同时,开辟稳定的资金筹措渠道还比较难。据2000年11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拖欠基本养老保险费大户名单中,欠费达20亿元以上的有8个省市,欠费达10亿元以上的有7个省市,欠费亿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

“各地区普遍出现养老基金收不抵支的现象,支付压力巨大。”仅靠企业和个人缴费已不能满足资金支付的长期需求,更何况还存在拖欠基本养老金的情况。相关人士称,筹集数额不高的养老金尚且如此,作为高门槛的养老信托,“由于产品不够成熟,筹集资金的难度也比较大。”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资本市场和各类养老中介机构很不发达,养老金信托需要采取严格限量的模式才能防范重大风险。虽然前不久成立了直属国务院的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但是如专家所说的,“由于时间不久,监管法则也只是在探索之中,目前监管的力度还不够。”至于符合养老金信托的优惠税制更是“后面的事”。

对此,日本1962年开始的“税制适格养老金制度”值得借鉴。这种税制采用养老金信托方式管理。该制度被视为日本养老金信托发展的里程碑,奠定了养老金信托的起点。

“种种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了不少信托公司有心发产品,但却在观望之中”。业内人士表示。

信托抢占养老市场

  养老金信托领地有待深耕

与中国市场不同的是,国际上的养老市场相对成熟。据统计,全球约有70多个国家建立和完善了养老金的制度结构,即“国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而养老基金规模更是庞大。

由英国IFSL研究报告的数据走势显示,2007年全球养老基金资产规模曾经达到31.7万亿美元,2008年跌至25.9万亿美元,2009年回到29.5万亿美元,2010年升至31.1万亿美元。以美国为例,2010年美国拥有18.89万亿美元养老基金,占全球的63%。

而在这些养老资产中,60%以上是独立的信托资产,保险合同资产约为12%。在我国,显然是保险合同资产占据多数,达到90%以上,养老配置明显失衡。

“在现有制度下,只有信托机制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服务。”中国人保集团副总裁周立群所指的“服务”,即信托能把个人的财富或资源转化为他未来的养老资源。

然而,目前我国的信托产品大部分是金融信托,不能对房产、土地等资源进行处理。“如果能够把信托机制灵活利用起来,对于养老问题的解决将非常重要。”业内人士称。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信托可以跨市场投资的特点,优化养老金的资产配置,降低投资风险与提高投资收益的同时,还要不与现有的保障体系发生冲突。”君德财富研究员称。

据此,信托业资深人士认为,今后可以试水人寿保险信托、公益养老信托和商业养老保险信托,可以实现一个账户提供保障,而另一个分离账户则寻求高风险收益。

欧美国家均提前30~35年修订养老金政策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而国内的养老信托正在起步阶段,各种政策还没浮出水面,无论是产品的成熟度还是公司的信誉度,国内的信托公司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什么是养老金信托?

养老金信托是养老保险费作为信托资产,交给金融信托机构管理和经营。在职工退休后,能获得相应收益的一种信托形式。养老保险费是企业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

  养老金信托管理主要由四大因素构成

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是委托人?金融信托机构是受托人,职工是受益人,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是监察人。

  养老金信托有什么特点?

首先,它由企业员工出资,形成一笔基金(通常包括上市的股票或者保险单),并以信托的方式持有,以便在员工退休时为他们提供养老金;

信托机构作为专业的理财部门,具有良好的管理经验,可确保养老基金的效益;

养老基金作为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一旦交付信托,即不受信托公司和委托人财务状况恶化甚至破产的影响,从而确保养老基金的安全性。

(本文相关数据由利得财富研究院和君德财富研究院提供)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