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心农场到“我要种地”

时间:2014-04-25 15:10 栏目:酷公司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777 次

作者:江寅   来源:投资有道11年12月刊

  离开奉贤农村10年后,33岁的王锋重新“归隐”乡田,他的目标是打造一条全新的农业价值链,秘诀则在于不断创新。

2011年的一天,王忠士坐在家中,惊诧的神情溢于言表。“每斤卖了多少钱,你再说一遍。”他有点不相信儿子王锋刚说的话。“10元。”王锋一字一顿地重复了一边。“这么多!”王忠士似乎完全没有想到市价每斤3元的辣椒被王锋的“我要种地网”卖出了逾3倍的价格。

4年前,这位奉贤本地的农民几乎是以相似的心情面对儿子决定返乡务农的事实。按照当地人的看法,优秀青年在市区,中等青年在南桥(奉贤区区政府所在镇),没出息的留当地。

创业前,王锋曾在上海一家大型通信公司担任总经理。2007年,王锋参股的通讯公司被中国移动收购,他决定自己创业的方向竟是农业。世代务农的父母不怎么认同,通讯业内的朋友也很惊讶,但他却“认定家乡的田野上充满了机会”。

  从“开心农场”到“线上卖菜”

王峰创办“我要种地网”最初是受启于虚拟世界里火爆一时的“开心农场”。

2007年,王锋在奉贤租下700亩土地,由于种植有机蔬菜需要将土地自然降解3年,这块土地暂时被搁置。2008年,王锋又在松江佘山脚下租了130亩土地,计划在这个著名风景区建立起一个自助种地的休闲农庄。

他当时的想法是,将土地划分成面积均等的小块,以收取低廉年费的形式租给有兴趣周末亲自下田的城市人。

“我们提供种子、工具和肥料,平时由我们帮助耕种”。

这就是一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契合当代城市人乐于在周末亲近自然,体验务农的心态。在匆忙的城市生活节奏中,来到风景秀丽的佘山脚下,务农、品茶、聊天、钓鱼,亲身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意。

这个想法让王峰的农庄在半年之中吸引了100多个用户,当然,其中大多数来自他的朋友圈子。

王锋本希望这些用户每月至少下田2次,但得到的反馈却令他失望。大多数用户表示,自己只会每年来两次左右。“只是把它当作一个纯休闲娱乐的项目。”他们对王锋说。

事实上,自助种地项目每年只收取低廉的年费,真正的收入来源依赖于用户每次在农场里的饮食、住宿等各种消费。如果用户仅每年来农场两次,至多带来70~80万元的收入,而王锋建设农场和雇佣员工的成本却超过100万。

“用户对于有机农业的需求依然存在,城市人希望品尝到安全、新鲜的蔬果,但我们的切入点也许错了。纯粹的务农和休闲还不足以黏住用户。”他说,“如果让用户先享受到安全优质的蔬菜,再触发他们亲自下田的兴趣,也许更加顺理成章。”

中国的农业体系通常包含4个环节:农民种植蔬菜粮食,由农产品经纪人进行一级批发,再将农产品运到市区的大型批发市场进行二级批发,菜市场中的蔬菜都来自这些大型批发市场。

“在这一体系中,农民付出的劳动最多,获得的价值最低,但农民又无法把自己的蔬菜直接运到市中心零售。这就是矛盾之处。”

王锋找到两个合伙人,重新回到奉贤,踏踏实实地开始做起春耕秋收。种植和包装都由农户负责,在农产品的种植和保鲜方面,农民拥有丰富的经验,王峰则将销售策略定位在线上方式。

互联网技术为重新评估农户价值创造了可能。通过网络,传统农业产业链中由多个个体或机构完成的种植、批发、运输、零售等环节被同一个机构完成的种植、包装、运输链条所取代,大大提高了效率,压缩成本。

他们采用“种地园区+农户合作+市场批发”作为货源供应的方式。公司目前聘用了80个农户在自建的产地上种植40个品类的蔬果,而一些上海无法种植的蔬菜品类则从外地的农业合作社采购。

  配送以社区为中心

自2005年以来,融合了自建产地与电子商务的有机农业新模式在上海这块“试验田”上已并不断出现。多利农庄、百欧欢、一亩田等“玩家”在上海近郊崇明、川沙等地自建有机农场,销售蔬菜瓜果。特别是经过这几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酵,新农业更是受到创业者关注。我要种地网希望能在创新农业上打开一片天。

最初,王锋就定下新渠道、新品类、新方式的创新基调。鉴于传统农业产业环节过多,不仅增加农产品的成本,抑制了流通效率,还加大了农产品受到二次污染的可能性。“顾客今天下单,明天早上就可以收到”,则需要极高的工作效率。

以作业角度来说,从采摘到配送是一个辛苦而繁琐的过程。因此,国内多数新型农业公司每天按照固定的套餐菜单(几种蔬菜搭配捆绑销售)向消费者供货,消费者并不是像在市场里买菜一样随心所愿地挑选。

王锋希望给予用户更大的自由。消费者每天下午5点之前在网站下单购买自己需要的农产品。5点后,系统即通知签约农户当天需要采摘蔬果的总量。农户们在凌晨5点之前采摘完毕,所有订货产品即进入仓库包装环节,早晨7点准时开始全市配送。

为尽可能降低物流成本,王锋建立了自有物流配送中心。配送模式以社区为中心,车辆在每个社区有固定的卸货地点和固定时间,订户可以自行提货。而车辆配送一个社区只需20分钟,一般每辆车至少配送4个社区。

这种模式下,配送1户和100户的成本完全相同。据悉每个社区消费总额如超过1000元,配送成本就能被分摊掉。因此,在最初做推广的浦东地区,由于有足够的活跃用户数量,种地网已经能够实现完全免费的配送服务。而在距离基地稍远的浦西地区,种地网为免费配送设置了最低消费额。

自建配送还能给企业带来更多好处。公司要求配送员直接面对客户,主动了解客户各种信息,便于改进营销。比如此前根据配送中心的反馈,发现有一些社区不少用户都是退休教师,于是王锋就在教师节时特别为这些用户附赠一束鲜花,由此获得了更好的用户黏性。

即便如此,对于新型农业企业,“盈利”总是一个难以绕过的问题。

“单纯靠卖菜确实是很难赚钱。”他对此深有体会。事实上,国内众多的新型农业企业大多数还都处于亏损状态,名声鹊起的多利农庄经过6年经营、2轮融资后,最近才刚刚获得单季度盈利。

据了解,常规品种的蔬菜交易并不能给公司带来利润,一方面是由于农产品价格本身并不高。另一方面,有机和无污染的种植方式比传统种植方式成本更高。

我要种地网尝试向用户提供市场上的稀有产品,例如菊花头、枸杞藤、清凉草、观音菜等,这类蔬菜均在上海郊区种植,产量少、季节性强,城区菜场上罕见,价格较贵,成为企业的盈利产品。

用户自然是另一个盈利渠道。现在,企业采购有机农产品作为员工福利或客户礼品逐渐成为一种风尚。这类产品利润空间较大,我要种地网针对这类用户销售专门的购物卡。据透露,这类售卡业务增长迅速,“已经超过了卖菜的收入”。

  农业版“阿里巴巴”

除了卖菜之外,怎样才能撬动用户对农业的热情?这也是我要种地网在今年融资时,投资人对王峰提出的问题。他的答案是,仍要以娱乐休闲的方式。

他认为,要想牢牢地黏住用户,新型农业只能努力拓展农业的价值链:除了提供安全、新鲜的农产品之外,还要吸引用户前往农场消费。据他们的调研,60%的用户倾向于在种植园区拥有自己种植的土地。

这一想法得到投资人的认可。我要种地网今年获得第一笔资金是来自天使投资的500万人民币。企业的首轮融资也即将完成,预计融资规模不低于千万。王锋将把这笔资金用于品牌建设和园区建设,并将在2011年底实现每天服务约1500户定单的运营能力。

在用户较多的社区他们计划开设实体店,展示新产品,促进用户消费。在园区建设上则计划将奉贤的种植基地全部打通,营建自然的农田风貌,在周边开发建设休闲娱乐设施。

“届时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比如观看蔬果生长、偷菜活动、沙龙聚会,进一步带动消费。”

由于看好新型农业巨大的市场需求,2009年王锋还在安徽租赁了2500亩土地,用于蔬菜种植和鸡鸭鱼类的养殖,作为对上海农业资源的补充。

“完成融资之后,其中一部分资金将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农业资源整合布局。”王锋说。

“在具备一定规模之后,我们还希望成为一个农产品的信息发布交易平台,能够把上海甚至全国的有机农业资源整合起来,真实、有效实现批发和产销对接,可以说做类似于一个农业版的阿里巴巴。”

  王锋

2001年进入上海市信息中心,从事政府信息化咨询工作

2002年进入国内某大型通信公司,历任销售、部门经理、项目经理、市场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

2007年注册“我要种地网”,进行前期项目建设

2010年,我要种地网正式运营,任CEO

2011年,我要种地网获得50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