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教授带领致善生物冲击创业板 招股书却频现疑问

时间:2022-10-13 13:34 栏目:公司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668 次

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致善生物;证券代码:831425.NQ)是一家以分子诊断技术为核心,集分子诊断试剂和分子诊断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命科学企业。目前,公司正在申报创业板IPO。

据招股书,公司主要产品包含传染性疾病(结核病、其他呼吸道疾病)、感染性疾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血液肿瘤(白血病)、遗传性疾病(地中海贫血症、遗传性耳聋、蚕豆病)、个性化用药(硝酸甘油、叶酸、华法林、卡马西平等指导性用药)等分子诊断试剂产品,以及分子诊断仪器类产品,为疾病筛查与诊断、药物选择和疗效监测等提供依据。

公司称构建了以“体外诊断原材料制备”“超微磁颗粒核酸提取”“均相PCR多靶标核酸检测”和“自动化仪器系统”四大技术平台为支撑的技术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多名人员与厦门大学存在紧密联系。

公司实控人为李庆阁、栾国彦。据介绍,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核心技术人员李庆阁为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厦门大学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公司董事赵西林为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公司独立董事林志扬曾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公司监事会主席许晔为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业绩方面,报告期各期(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 8 5 8 . 2 2万元、32853.23万元、47591.41万元,实现净利润885.74万元、10237.35万元、11412.27万元,2020年、2021年公司业绩上涨较快。但据招股书,2022年1月至6月,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4.76%。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初,公司推出了包括病毒核酸样本采集管、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新冠病毒分子诊断试剂盒等一系列新冠相关产品。2020年、2021年,公司新冠类试剂产品销售10588.74万元、18231.24万元,分别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32.42%、38.47%。

除此以外,我们研究发现,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专利或主要来自厦门大学,产品先进性、创新性似乎也与可比公司存在差距。此外,招股书在研项目、股份支付费用、关联交易、产能等方面也存诸多疑问。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专利

或主要来自厦门大学

据招股书,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包括:董事长李庆阁,董事、副总经理宋娜杰,副总经理占伟。

其中,李庆阁现在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职。同样在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职的公司监事会主席许晔,也为公司“一种熔点编码的结核分枝杆菌间隔寡核苷酸分型方法”等发明专利的发明人。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一位名叫黄秋英的股东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位,但是,其对公司技术贡献或并不亚于公司核心技术人员。

据厦门大学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披露,2022年该中心开发出高阶多重荧光PCR检测技术,并在多国申请专利,相关论文于2022年2月2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一项研究中。

其中,李庆阁团队报道了一种称为“MeltArray”的荧光PCR新技术,将荧光PCR的单管检测能力提高到一个数量级以上,并通过多个临床应用场景,系统展示了该技术强大而灵活的检测能力。

而上述论文第一作者为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秋英等,此前,黄秋英还发表“基于熔解曲线分析的PCR方法用于beta-地中海贫血突变的一步法分型:多中心验证”等多篇或与公司业务直接相关的论文。此外,黄秋英为致善生物“一种检测人β—珠蛋白基因突变的方法”等多项发明专利发明人。

在发明专利方面,据招股书,公司共拥有境内发明专利10项,仅1项为致善生物原始取得且单独所有,其余均系受让或与厦门大学共同所有。

此外,公司核心技术“基于超微磁颗粒的核酸提取技术”对应专利“ZL200710009524.7”为受让自厦门大学,而在招股书“技术来源”处,公司又表示该技术为自主研发。

产品先进性、创新性或与同行存差距

招股书“发行人所处行业竞争情况”显示,公司在均相PCR多靶标核酸检测领域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技术体系,并利用该技术开发出HPV核酸检测及基因分型试剂盒可实现HPV14个型别的分型。而据某可比公司披露,该司HPV13+2、HPV23分型等产品或已获批上市。

据仁度生物(688193.SH)披露,相较于传统PCR检测,在感染和肿瘤检测领域,RNA检测灵敏度、检测效率等方面优势明显。但据招股书,致善生物在上述领域分子检测技术基础为PCR检测技术。

此外,分子诊断仪器为公司主要业务之一,但据披露,公司核心技术“核酸检测分析一体化技术”的技术细节为对高性能PCR检测等模块进行集成,而该自动化仪器的核心零部件PCR检测模块等或为公司外购。

报告期内,公司还是MRC-Holland BV等公司分子诊断试剂、上海宏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宏石)等公司分子诊断仪器的代理销售商。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向上海宏石采购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及相关PCR模块,采购额占比分别为43.19%、41.29%和64.61%,呈逐年上升趋势。

报告期各期,公司代理产品合计销售收入分别为3535.67万元、10875.54万元、17497.03万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36.13%、33.29%、36.92%。

在研项目、股份支付费用、关联交易等方面也存疑问

招股书“在研项目及合作研发情况”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自动移液工作站”等9项在研项目。但在“研发项目费用明细”处,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又称有“9项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

剂盒开发”等23项研发项目处于开发中。

招股书“股份支付费用”显示,2020年、2021年公司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178.02万元、2369.08万元,且均以权益结算;但审计报告“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情况”却显示,2020年、2021年公司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178.02万元、2547.10万元,2021年数值差异明显。

招股书“关联交易—关键管理人员薪酬”显示,2019年公司关键管理人员报酬为329.15万元;而据公司新三板年报,2019年“关联交易—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为327.54万元。

此外,招股书披露,2019年公司关联自然人宋娜杰以高于账面净资产的价格购买公司车辆,发生偶发性关联交易8.85万元,而公司2019年年报并未披露上述关联交易。

据公开信息,2021年公司分子诊断试剂产能为590万人份,在建产能2300万人份,分子诊断仪器产能为50套,在建产能600套。

而招股书“产能、产量和产能利用率”显示,报告期各期,公司分子诊断试剂产能分别为440万人份、1760万人份、2730万人份,分子诊断仪器产能分别为270套、780套、515套。

此外,公司各期分子诊断试剂、分子诊断仪器产销率为73.34%至91.20%,而本次募投项目投产后,公司分子诊断试剂、分子诊断仪器产能又将分别增加3986万剂、1532台。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