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屡禁不止,马甲贷层出不穷

时间:2018-11-27 17:12 栏目:公司, 曝光台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21,235 次

   几乎每一年,银监会、教育部都会发布关于禁止违规机构向大学生提供校园贷服务的通知。包括上海、深圳等多地也会响应号召,对校园贷进行过摸排整治。但是,不知为何,校园贷总是屡禁不止,不但如此,校园贷还演变成了培训贷、创业贷、美容贷等,着实让人毫无防备。

    由于,近年来,因非法校园贷、消费贷等引发的在校学生或其他借款人士被迫自杀、被暴力催贷、被泄露隐私、被爆通讯录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这些非法校园贷、消费贷的高利贷行为,也就成为了国家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打击的对象。

很多被禁的业务,换个马甲又来了

    对于,非法校园贷、消费贷等不法行为的存在,各地方监管机构也是紧急叫停借贷平台的相关业务。但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法分子深知不理智之人“买买买”的那种冲动行为,就会对应给出非法贷款的“变变变”模式,似乎他们总是能找到游走在道德和监管底线边缘的生财之道。

首先是,以培训、助学和创业等为项目的“培训贷”或“创业贷”,这些培训机构与网贷机构合作,先许下各种承诺拉学生或者创业人士报名课程,后通过网贷机构申请学费分期,再让学生或者创业人士按月还钱,称其为“先培训(上课)、后还款”。

单一的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教育金融创新的新模式,打造出三方共赢的利益链,然而最后结局却让人大跌眼镜。不少培训机构竟然直接捐款潜逃,很多学生没上课却背上贷款,创业人士没培训也已背负不少的贷款,还有一些参与者发现机构未能兑现承诺要求退费被拒,最终这些参与者就是莫名其妙的背负上一堆债务。

据媒体报道的真实案例,2017年6月,吉林市某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张楠在求职面试中,遭遇了“被贷款”的陷阱。她应聘的那家公司告诉她已被录取,但需要经过培训,费用由公司来出。在公司工作人员引导下,她在手机上完成了一系列操作,事后她意外地发现,自己已在“宜学贷”App上完成了1.48万元贷款的申请。2018年1月,23岁的南京某高职学生黄丽在求职中陷入了连环的套路,在一家公司参加半年的培训后,不仅没有获得这家公司之前承诺的高薪工作,反而让她背上了两万元的培训贷款。这些都是非法校园贷变身后的非法培训贷。

此外,还有与培训贷几乎如出一辙的刷课贷,2018年9月,天津市公安局和平分局破获了一起变种“校园贷”案件。犯罪嫌疑人刘某某以帮忙“刷课”为名诱骗大学生下载网络贷款App,并“协助”学生办理贷款。另一名涉案人员陈某,除利用刘某某的公司进行“刷课”,还利用自己的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课程费贷款合作协议,通过编造虚假课程,从天津各大院校“招揽”200余名学生申请贷款,骗取超过400万元人民币。天津警方目前已将刘某某、陈某二人依法刑事拘留。对此,天津市公安局和平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政委杨洪军表示,此案件具有典型的欺骗性,是“校园贷”的变种,他还表示希望广大学子以此为鉴。

公开信息查询,校园贷主要分为银行机构面向大学生提供的校园产品、淘宝和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分期付款、线下私人贷款和P2P贷款平台。其中,线下私人贷款多为民间放贷机构和放贷人这类主体,又称高利贷。当然,许多不正规的网贷平台也存在高利贷行为。而高利贷通常会进行虚假宣传、线下签约、做非法中介、收取超高费率,同时存在暴力催收等问题,一旦学生涉及其中,多半会遭受巨大财产损失甚至威胁自身安全。

相关资料显示,校园贷的市场主要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当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孩子考入大学,有些家庭无力负担学生在城市消费、学习甚至是创业上的资金需求,急速膨胀的消费欲望会促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贷款平台,甚至是民间高利贷。校园贷一直是处于被多方监管和明令禁止的状态,但是,校园贷等非法高利贷还是变着各种花样在人群中穿梭。

校园贷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校园贷不可怕,可怕的是校园贷中的高利贷和利滚利,人民日报就曾报道过,深圳某高职院校学生陈某从最初只借6000元钱,到后来“滚雪球”累计欠下多少债款,自己都说不清楚,面对放款人的暴力催收,陈某不得不找地方躲了起来。还有另一位学生从借5000元开始,半年时间,欠债累计上百万元。

另外,在微博中,搜索校园贷的关键词,众多文章多是都跟“自杀”有关。有女大学生因校园贷,无力偿还,最终不看借款压力跳江自杀,还有学生,借款本金1000元,利滚利成16万,被催贷者逼至自杀。

此外,《中国青年报》也曾报道过类似的悲剧,在福建厦门华厦学院念大二的小婷,因卷入校园贷,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电话骚扰,选择自杀。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某,在欠下60多万元的校园网贷后,在青岛跳楼。最新微博中爆料,2018年11月5日,湖南郴州湘南学院体育生因校园贷跳楼自杀身亡。

这些可都是刚刚踏入校园、既没有借贷风险意识也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大学生呐!由于他们自身的盲目和不法分子的狡猾,最终酿成恶果。明明这些惨痛的教训理应被牢记,可是,为什么大学生还是逃不掉校园贷的魔爪?

校园贷穿上马夹,就认不得了?

    其实,对于校园贷,不是没人管没人问,对校园贷的监管也一直都在不断加码。早在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又明确提出“停、 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2017年4月,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同年5月,教育部会同银监会、人社部共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对涉嫌恶意欺诈、暴力催收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移交公安、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之后,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发布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2018年2月28日,广东金融办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自2018年3月26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根据通知要求:开展校园网贷业务整治,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学生网贷业务,逐步消化存量业务;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发现网贷机构主要办事机构与营业执照所登记的住所不一致的,应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通报后应依法进行处置。9月初,教育部专门发文叫停网络贷款机构向校园放款行为,同时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10月29日,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网站披露,并发布《重庆市人民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管理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园贷监管。

很显然,监管趋严已成为业界共识,全国各地的行业自律组织都相继出台"禁令"。令人遗憾的是,校园贷似乎一直从未间断过,而是变着花样,继续猖狂。校园贷为何能在道道禁令下依然如鱼得水?如上分析可知,因为许多不法网贷平台把校园贷改头换面成培训贷、创业贷、美容贷、首付贷、回租贷、租房贷等名目,专门应用于学生群体。并且还收取高额费用,这费用在利息方面只是一小部份,绝大部分都是体现在服务费、中间费用等。不法分子为了避开监管,套路开始升级,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学生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炼就“火眼金睛”,避免上当受骗。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