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网联之后“信联”或于年底获批筹建

时间:2017-11-21 15:40 栏目:公司, 曝光台, 财富管理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1,827 次

近期有报道称,央行已决定由互金协会牵头成立个人信用信息平台,2017年底就要正式批筹。据了解,这一平台将把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盖到的个人客户金融信用数据纳入,构建一个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实现行业的信息共享,以有效降低风险成本。

据报道,央行已决定由互金协会牵头成立个人信用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联”),2017年底就要正式批筹,这一平台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把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盖到的个人客户金融信用数据纳入,构建一个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实现行业的信息共享,以有效降低风险成本。

据了解,包括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北京华道征信8家个人征信业务准备机构,有望参投这一平台,每家各占股约8%,已经签订了入股初步协议。

实际上,这一消息并不在各方预期之外。在此之前,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已经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建立社会统一个人征信机构的想法和建议。类似的组织的成立已被行业各方期待已久。

什么是“信联”

“信联”是外界对于个人信用信息平台的通俗叫法。

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现金贷、消费金融大爆发,多头借贷、借新还旧泛滥,在各个平台信息割裂的情况下,个人债务风险超限,欺诈性行为防不胜防。

但不同于传统的风控原则,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人群,并非目前央行征信中心覆盖的范围。而行业表面的短期暴利,还在不断引诱大量市场机构进入这个市场,进一步推高行业风险。风险一旦爆发或出现恶化的苗头,监管不得不“一刀切”,不得不以湮灭全行业发展的活力为代价。

为规范行业,在此之前,央行已经成立了征信中心,负责金融机构的信贷数据的上传、共享和查询,然而,互金机构却不能向征信中心上传和查询数据,因此央行征信中心的服务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机构究竟该如何把控风险,监管该如何监测风险,都需要完整、实时、共享的数据,这一切,都亟需一个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平台。

“信联”正是定位于建立国家基础性信用信息数据库,将与现行央行征信中心形成有效补充。

据专业人士分析,信联若能做成,一方面,有了央行版信联作数据的参照,放贷机构的风控就有了保障,也能摆脱对互联网巨头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对监管当局而言,如何监管放贷业,也有了数据作为判断基础,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信联”尚需完善,促进征信行业规范发展

实际上,早在今年六、七月,就有关于“信联”筹建的相关消息传出。据媒体当时报道,“信联”机构筹建已进入实质阶段,平台架构搭建已开始运作。

根据当时媒体报道的不完全统计,参与“信联”筹建的机构包括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等首批个人征信试点机构,以及百度、网易、360、小米、滴滴等。

但和当年准备上马第三方支付清算平台“网联”时一样,“信联”目前并不被外界看好。有观点认为,其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仍面临诸多难题。一些企业本身既有基础数据,又做借贷业务,再出个人征信报告,就会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在程序上就难以保证公平性。

具体来看,但要形成一个完善的平台,“信联”的成立和完善目前还面临下述问题。一方面,允许报送数据和查询数据的机构范围需要理清。另一方面,对于特定对象的数据是否采纳需要明确,;免多头借贷,既可以降低风险,也可能构成对特定对象的“歧视”。有就是征信数据使用的场景,目前在央行征信中心查的数据只能用在放贷这个场景,但在美国,征信局的信用分使用场景很广泛。另外,在数据采集方面,也需要更加专业,比较好的方式是允许征信机构建立分级的代理体制。

但也有有业内人士分析,类比刚成立的“网联”,“信联”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征信行业规范发展,同时加强个人隐私信息保护。

万存知也曾于今年六月在出席某活动时表示,征信监管的一个重要的点是保护个人隐私权益,不能泄露、不能倒卖,更不能拿来犯罪,踩到红线要承担法律责任。信息要集中才有价值,征信是把债务人的信息集中起来,集中度越高、越全面,征信系统的功能越强大。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