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在今天的世界葡萄酒产业中,也是一个高产国家,目前是第四大葡萄酒出口国。澳大利亚的制酒工艺结合了传统和现代的方式,也有很多创新,就像个新潮的“小鲜肉”。对于喜欢品饮葡萄酒的中国人来说,或者说即使不那么爱喝酒但偶尔会逛到各地琳琅满目的葡萄酒货架的时候,在澳大利亚出品的红葡萄酒里面,奔富这个品牌大概是最受欢迎的了。很多好酒人士可以不知道意大利的“酒王”“酒后”,但他们一定知道“奔富”;他们可能不大懂法国红酒,但他们一定知道奔富;新世界的葡萄酒可能大多有些陌生,但他们一定知道奔富。中国人对奔富这个品牌的热爱是出了名的,以至于在商务市场上一度火过了“拉菲”。有人推测这跟Penfolds的中文译名翻得出众大有关系,干一杯奔富奔向富裕,多么信手拈来、举座欢欣的祝酒词,总比那些拗口的、读都读不顺的译名吉利好念。同时,奔富的包装一般都是大红色系,也非常契合中国人喜庆的爱好。从这点来说,澳洲的奔富酒庄应该多么感谢第一个奔富红酒的中国代理商啊。要知道,奔富酒庄1844年出现在澳洲大陆的时候,只是单纯用那位移民医生的姓来命名,一开始还有辅助治疗疾病的初衷,何尝在市场方面想得那样深远。
当然,我们一定不是仅仅因为这些个“肤浅”的理由才追捧奔富系列红酒。有位国内的红酒评委就告诉过我,中国人喝酒的口感是用白酒练出来的,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尤其在商务宴请的场合选喝红酒,但葡萄酒普遍偏淡的口感其实并不那么“够味儿”。而澳大利亚因为气候炎热,出产的葡萄酒糖分更高,酒精度也更高,于是口感相对来说更浓厚激烈,从风味上就更“讨好”了中国消费者。
奔富系列的价位相差也比较大,入门的一些单瓶价位百元左右,而高端系列则要上千元。而单瓶七八百元以上的葡萄酒其实选择是非常多的。于是,他们也将目光投向了澳洲更广阔的产区,毕竟澳大利亚幅员辽阔,跨越了多个气候带,地貌丰富多样,大多数葡萄品种在澳洲都能找到生存空间。
澳大利亚在今天的世界葡萄酒产业中,也是一个高产国家,目前是第四大葡萄酒出口国。地广人稀,几乎没什么污染,西澳、南澳、维多利亚州、塔斯马尼亚州春季降雨多,夏季炎热,秋天来得早,日照时间充裕,受海洋气候影响很大,这些条件都有利于葡萄树的生长。澳大利亚的制酒工艺结合了传统和现代的方式,也有很多创新,普遍采用橡木桶储存、低温发酵技术,崇尚保留葡萄品种的最纯粹味道和果香,所以出产了很多极具地区特色、充满活力的葡萄酒。
西澳的首府珀斯附近的天鹅谷最早的葡萄酒年份记载是1834年,起初以酿制甜酒为主,出产的葡萄酒酒体饱满,余味悠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澳的葡萄酒酿造中心逐渐转移到南部更靠近沿海的地带。玛格丽特河(MargaretRiver)是目前西澳最著名的子产区,三面环海,具有与波尔多非常相似的温暖的海洋性气候和风土,这里风景优美,出产闻名遐迩的霞多丽白葡萄酒和赛美蓉长相思(Semillon SauvignonBlanc)混酿葡萄酒,现在有150多家葡萄酒酒商,每年都会在澳大利亚举办盛大音乐会的著名的露纹酒庄(Leeuwin Estate)就位于该产区。这里酿酒的历史由意大利人开创,出产的葡萄酒风格多样,主要的品种是赤霞珠,口感稠密浓郁,结构强劲,单宁紧致。混酿酒口感很清新,仿佛带着青草和花果香,很有热带产区的风格。西澳虽然葡萄园占地面积大,但是产量并不大,仅占澳洲产量的3 %左右,走精品路线,典型的“少而优”。
塔斯马尼亚的塔玛尔谷(Tamar Valley)位于澳洲最南部,几年前当我第一次踏上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地,立刻就被起伏不定的延绵坡谷绿荫、引人入胜的海岛风景所吸引。相对澳洲本岛的炎热气候,塔斯马尼亚岛拥有独特的寒冷的海洋性气候,使它生产出来的葡萄酒口感清冽,并带有极佳的天然的酸性。塔斯马尼亚岛的葡萄种植时间并不长,整个澳洲也只是葡萄酒历史的“新世界”。多数的葡萄树种植在岛北部的塔玛尔谷,这里也是“全球最佳葡萄酒旅游胜地之一”,栽培的葡萄多为凉爽气候下的品种,黑皮诺(Pinot Noir)、霞多丽(Chardonnay)、长相思(Sauvignon Blanc)和雷司令(Riesling),出产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酒品,比如黑皮诺气泡酒、莎当妮、雷司令、灰皮诺(Pinot Grigio)、赤霞珠和佛朗(Cabernet Franc)混合的葡萄酒等。
南澳出产的酒在全球更有名气,比如奔富,有“澳大利亚葡萄酒首府”之称,一直是葡萄酒爱好者最关注的热点产区,常年举办各种节日,主题涉及美食、艺术、文化和葡萄酒。南澳拥有200多家酒窖品鉴室,巴罗萨谷是南澳最受欢迎的葡萄酒旅游胜地,以其获奖颇丰的西拉(Shiraz)葡萄酒闻名于世。这种葡萄具有独一无二的澳大利亚特色,只有澳大利亚本土才能生产出这种酸甜和辛辣共存的口感,似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都无法炮制出一模一样的独特风味。巴罗萨谷的歌海娜(Grenache)、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梅洛(Merlot)也是较多产的品种。
关注澳大利亚葡萄酒,会慢慢发现有很多令人惊喜的酒款。虽然澳洲两百多年的葡萄酒酿造历史相比法国、意大利这些欧洲传统酿酒地区只算个“青少年”,但它比的不是历史,而是潮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征服了英国人挑剔的嘴,如今,又在中国消费者中旧幕重演,它年轻而充满活力,带着一丝野性。很多酒瓶设计抛弃了传统的橡木塞,直接用拧转的酒盖,增添艺术元素,就像个新潮的“小鲜肉”,吸引了喜欢新鲜滋味的品酒者,逐渐拥有一批“忠实粉丝”。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李总威武
香港高原资本国际金融集团被骗子打
1
sad
[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