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4-21 16:43 栏目:卷首语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679 次
本文标签: 股市
作者:叶 矛 来源:投资有道11年7月刊
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板、新三板......接下来又要有国际板了。应该说,管理层的市场营销意识已经可以比肩苹果,隔一段时间就会推出一样足够吸引眼球的新产品,就像iPod、iPhone、iTune、iPad、iCloud......
两者在新产品的命名上也都是系列化、家族化,区别在于中国股市押的是尾韵(板),苹果押的是头韵(i)。
当然,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新品上市时的“饥饿营销法”,买苹果要排队,上市也要排队。于是,暴炒在所难免,iPhone 4可以加价50%,创业板新股的发行市盈率也是动则60、70倍。
有暴利,自然有黄牛,只不过在股市他们有个更好听的名字——PE。从某种意义上说,倒卖苹果的黄牛更干净一些,一般也就是弄个软件,“秒杀”苹果店放出的货源;而很多PE之所以能临门一脚,靠的则是关系和“特殊资源”。
虽然有众多相似之处,但很遗憾,中国股市和苹果的客户口碑迥然不同。iPhone4推出近一年,虽然已成街机,但消费者仍趋之若鹜;创业板推出时间只比iPhone4早了几个月,但如今已经臭了大街。
之所以口碑迥异,很显然,是因为两者的产品质量有着天壤之别。那么,为什么两者的质量会有如此大的区别?答案其实也很清楚,它们的“供应商”不同:一个是官,一个是商。
官家手上的权力是审批。开交易所要批,去年底郑州自说自话搞了个“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很快就被灭了;而发股票、IPO更少不了审批。
学者刘胜军曾列举了创业板的七种乱象,而这些乱象皆源于“一如既往”的IPO审批制。
同样,如果IPO审批制依旧,即将推出的国际板并不会和创业板有本质的区别。对于审批的人来说,无非就是吃了国企吃民企,吃了民企再吃外企。
当然,国际板也许可以满足投资者购买“500强”的愿望,但为什么不让直接去香港、纽约买呢?“港股直通车”说了N年,如今黄花菜凉了,还是不让出去。折腾过一阵子的允许温州资金对外投资也没有下文。
肥水不让外流,那就只能“享受”负利率,或者高价购买这个板、那个板,然后套牢。这就是所谓的“池子”吗?
叶 矛
《投资有道》主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李总威武
香港高原资本国际金融集团被骗子打
1
sad
[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