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企业思必驰冲刺科创板,多名核心人员来自股东阿里巴巴

时间:2023-05-08 17:11 栏目:IPO专栏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2,099 次

​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必驰)是一家提供人机对话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目前正在冲刺科创板IPO。

招股书显示,思必驰专注于智能语音语言技术的底层研发,以及产品应用的设计开发与销售,目前已形成涵盖信号处理、自然语言理解、语音识别与合成、问答聊天、对话管理、知识图谱等闭环人机对话的完整技术链条。同时,思必驰构建了全链路智能对话系统定制开发中台,能够为智能汽车、智能家电、消费电子、数字政企类客户提供软硬件结合的产品服务。

据招股书,思必驰的核心技术能力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包括以对话为核心的全链路语音语言交互技术、软硬一体化人机对话系统构建能力,以及大规模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定制能力。截至2022年末,思必驰合计拥有境内外授权专利657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477项。此外,思必驰还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多项国家级重大研发项目建设任务。

但我们研究发现,思必驰的多名核心人员来自阿里巴巴,同时,其与主要客户、供应商似乎关系匪浅。思必驰的招股书的信息披露质量似乎也有待提高。

来源:摄图网

多位核心人员来自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网络)为思必驰报告期初的第一大股东、本次发行前的第二大股东。具体而言,2016年9月,阿里网络对思必驰增资后,成为思必驰的第一大股东,持有思必驰23%的出资份额。报告期初,阿里网络持有思必驰18.32%的出资份额,发行前,阿里网络持有思必驰13.22%的股权。据首轮问询回复,阿里网络的最终持有人为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证券简称:阿里巴巴;证券代码:09988.HK)。

招股书显示,初敏为思必驰的副总裁,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初敏担任思必驰的副总经理,2022年6月,思必驰免去初敏副总经理职务,7月,思必驰披露了招股书申报稿,而思必驰的招股书中也就未披露初敏此前的任职信息。

据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网站,思必驰副总裁、北京研发院院长、智能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初敏于2009年加入阿里巴巴,并于2014年组建iDST智能语音交互团队,支撑阿里集团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智能语音交互的业务需求。同时,该网站显示,初敏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数据驱动的TTS系统,承担并完成多个863研究项目,在语音识别与合成、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领域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并取得30多项国内外专利。

另据公开信息,初敏于2017年8月离开阿里巴巴,加入思必驰。据国家专利局网站,2018年1月,初敏加入思必驰后5个月,就作为第一发明人为思必驰申请了“人机对话方法及电子设备”(申请号:2018100622703)的发明专利。

另外,虽然思必驰的招股书显示,初敏任思必驰的副总裁,但据公开信息,初敏已于2022年离开思必驰,该时间远早于思必驰招股书签署日2023年4月28日,不知道思必驰是否有意隐瞒初敏已经离职的信息呢?初敏的离职又是否会对思必驰的研发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呢?

除了初敏外,思必驰的另外一位核心技术人员似乎也与阿里巴巴关系匪浅。招股书显示,薛少飞为思必驰的研发总监、核心技术人员,2019年加入思必驰。不过,思必驰的招股书也未披露薛少飞此前的任职经历。

据中国计算机协会发布的《预告丨“CCF语音对话与听觉专业组走进企业系列活动”第十一期之“走进思必驰”》,薛少飞为阿里巴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2015-2019年在阿里巴巴达摩院任算法专家。也就是说,薛少飞在入职思必驰前,也曾长期在阿里巴巴任职。

此外,招股书显示,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为思必驰的主要供应商,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为思必驰的主要客户,不知道思必驰的经营是否也对阿里巴巴有所依赖呢?

除了阿里巴巴外,2015年8月,思必驰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建立和运作“上海交通大学-思必驰智能人机交互联合实验室”,并于2021年8月续签了协议。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海交大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以2258.76万元的价格,将68项专利权及专利申请权转让给了思必驰。

除了上述问题外,北京乐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驾科技)为思必驰的子公司。2016年1月8日,乐驾科技同时申请了“一种智能抬头显示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00126013)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6200174703)。

据《专利法》第九条规定,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同一申请人同日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且申请人声明放弃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可以授予发明专利权。而上述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均已获得授权。

似乎与主要客户、供应商关系匪浅

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佳都科技;证券代码:600728.SH)为思必驰2022年的第四大客户,同时,本次发行前,佳都科技持有思必驰0.7%的股权,上述股份来自于阿里网络转让。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显示,2020年8月,外部投资者广东美的智能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交大菡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珠海大横琴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对思必驰增资,增资价格为168.73元/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思必驰的估值为45亿元。

但是,同年10月,思必驰的时任第一大股东阿里网络将思必驰0.7%的股权以3009.34万元对价转让给佳都科技,转让价格为160.29元/注册资本,对应思必驰的整体估值为43亿元,低于8月外部投资者增资后思必驰的投后估值。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广州智伴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智伴)为思必驰2019年第二大客户,工商信息显示,郭成林持有广州智伴40%的股权并担任其执行董事。

苏州境成高锦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境成高锦)、苏州境成聚成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苏州境成聚成)、珠海横琴境成聚成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珠海境成聚成)为思必驰的股东,2020年6月,境成高锦、苏州境成聚成、珠海境成聚成分别受让了思必驰0.49%、0.49%、0.24%的出资份额。

工商信息显示,珠海横琴鑫晟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晟泽企管)为境成高锦的合伙人,珠海横琴鑫晟泽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鑫晟泽创投)为珠海境成聚成的合伙人,而鑫晟泽企管的股东、执行董事叫郭成林,鑫晟泽创投也有一名股东叫郭成林,与广州智伴的大股东、执行董事同名。

苏州核数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核数聚)为思必驰2019年至2021年的前五大供应商,思必驰向其采购语音标注及数据采集服务。招股书显示,苏州核数聚的实控人张小敏于2009年7月起为思必驰的员工,主要负责数据标注,于2020年2月离职。报告期内,张小敏曾任思必驰监事,同时,思必驰实控人之一的俞凯曾在2020年1月至3月任苏州核数聚的董事长。

不过,思必驰与苏州核数聚之间的关系似乎不止于此。苏州驰星睿远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驰星睿远)为思必驰与其实控人高始兴、俞凯共同投资的公司,工商信息显示,2020年1月,驰星睿远取得了苏州核数聚的股权。苏州核数聚的2022年工商年报显示,驰星睿远持有苏州核数聚160万元的出资份额,出资比例为16%。而思必驰的招股书并未披露其对苏州核数聚的上述间接持股信息。

信息披露质量似乎有待提高

驰必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驰必准)、深聪半导体(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聪半导体)、深圳市车萝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车萝卜)为思必驰的控股子公司,深圳市慧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声科技)为思必驰报告期内注销的控股子公司,北京纽曼麦吉工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吉科技)为思必驰报告期内转让的控股子公司。

思必驰的招股书将驰必准、深聪半导体、深圳车萝卜、慧声科技的少数股东认定为其他关联方,但却未将麦吉科技持股50%的少数股东北京数字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认定为关联方。

胡仁昱为思必驰的独立董事,兼任韦尔股份(603501.SH)的独立董事。据韦尔股份公告及工商信息,胡仁昱兼任上海傲圣丹宁纺织品有限公司的监事,但思必驰的招股书却未披露胡仁昱该项兼职信息。

此外,思必驰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也存在众多矛盾。“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分析”处称,2022年,思必驰完成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订单规模在500万、100-500万、10-100万、10万以下的金额分别为504.44万元、4920.65万元、5388.03万元、1687.99万元,按此计算,思必驰该业务2022年收入为12501.11万元;但招股书“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构成及特征”处称,2022年,思必驰的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的收入为12500.71万元。

2021年、2022年,思必驰均不存在其他业务收入。“不同收入确认方法对应的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处称,2022年,思必驰的硬件产品外销收入为86.08万元,但“公司销售的区域分布”处称,2022年,思必驰的主营业务收入整体外销金额仅为85.67万元,低于前述硬件产品外销收入。

某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思必驰的客户、供应商。据其招股书,2019、2020年,其对思必驰的销售金额分别为46.54万元、48.30万元,合计94.84万元;但思必驰于2022年11月披露的首轮问询回复称,报告期内,即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思必驰向该公司的采购金额合计仅为93.44万元,低于对方披露的2019年、2020年对思必驰的合计销售金额。

此外,思必驰的招股书“子公司与发行人主营业务的具体关系”处显示,思必驰有11家子公司,招股书显示,该11家子公司最晚为2022年9月设立。但“发行人控股、参股子公司及分公司情况简介”处称,截至招股书签署日2023年4月28日,思必驰共有10家子公司。不知道思必驰是否能够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呢?

除了上述问题外,思必驰的经营似乎也陷入了困境。2022年,思必驰的营业收入为42320.57万元,较2020年的23672.39万元大幅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6373.78万元,较2020年的亏损17956.50万元明显扩大。2020年末至2022年末,思必驰的速动比率分别为3.86、1.56、0.73,逐年下滑至小于1。

控制权方面,高始兴、俞凯为思必驰的实际控制人,分别直接持有思必驰11.53%、7.96%的股份,合计持股比例仅为19.49%,二人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思必驰36.77%的股份。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