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惠技术IPO:两亿合同半年神速完工,还有两亿合同“失踪”

时间:2020-05-26 11:20 栏目:IPO专栏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527 次

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惠技术)的主营业务为各类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阶段主要为国内外中高端汽车制造商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提供智能自动化生产线,覆盖新能源汽车领域和燃油汽车领域。公司目前正在冲刺科创板IPO。

据招股书披露,公司2019年营业总收入36494.39万元、归属净利润7192.66万元、扣非净利润6142.13万元、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7794.78万元。尽管关键财务数据和指标看似不错,但招股书暴露出的项目合同问题不容小觑,或直接影响财务数据等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两亿级项目完工神速,但与销售收入不匹配

经我们研究发现,先惠技术披露的项目合同存在问题。先惠技术在第二轮问询函回复中披露的2019年承接新能源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生产线大型项目情况显示,项目1的合同金额为19171.14万元、项目2的合同金额为7024.60万元,并且两个项目均已完成客户现场安装调试、通过了客户生产批量试制,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和政策,已全额确认收入。

首先一个问题是,先惠技术的其他项目金额普遍为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项目数量也是较少,这里的两个项目是最近三年公司承接的单笔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项目1和项目2所披露的具体合同内容与项目3和项目4相同,都是电池包装配线,但金额却相差巨大。先惠技术曾解释过,合同金额产生差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项目难度不同,即项目难度越高,合同金额通常就越高。对比招股书,公司2019年6月末的项目情况,从金额、名称等,都找不到项目1和项目2,也就是说,先惠技术这两个合计超过2亿元的项目,是2019年下半年承接的,2019年底已完成客户现场安装调试,耗时仅半年,与其2019年6月末所显示的项目情况相比,堪称神速。

(来自先惠技术及保荐机构问询函回复)

关于项目1和项目2的第二个问题是合同金额与销售收入是否匹配。需要说明的是,先惠技术的会计处理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将发生的成本归集进存货中的在产品项目,待项目完成并交付客户测试后,将相关的在产品余额结转至营业成本,同时全额确认收入。不同于按照完工进度确认收入的做法,先惠技术的处理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合同与收入的匹配关系,但同时也将问题暴露地更明显。据招股书披露,先惠技术2019年对第二大客户上汽集团系销售收入4491.99万元,低于前面项目1和项目2的合同金额,这意味着,项目1和项目2应该都是针对第一大客户,即上汽大众系。

主要客户情况显示,公司2019年对上汽大众系销售收入24036.68万元,但项目1和项目2金额合计26195.74万元,产生了差异。

另值得一提的是,先惠技术在招股书中,给每个项目都单独编码,如SK17.45以反映项目的承接时间和内容,但在问询函回复中仅以“项目1”和“项目2”来表示,与招股书中以编码表示的习惯不同,这一点也比较奇怪。

(来自先惠技术招股书上会稿)

还有两亿级项目不翼而飞,且与预收账款不匹配

先惠技术对项目合同披露的问题不止前述的项目1和项目2。据招股书申报稿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在产品余额中包含两个大项目,分别为合同金额16220.96万元的SK18.72和合同金额为6200.00的SK18.68,相应的在产品余额分别为1491.44万元和2730.62万元。根据招股书披露,从其编码可知,这两个项目在2018年承接,而非前述的2019年承接的项目1和项目2。

(来自先惠技术招股书申报稿)

然而,SK18.72和SK18.68这两个项目却在招股书上会稿披露的2019年末在产品余额前五大项目情况中消失了。如果两个项目截至2019年底尚未完工,且在产品余额已经超过了这里排名第五位的902.73万元,就理应出现在在产品余额前五大项目之中。如果没有出现在这里,那么就是两种可能性:或者是项目完工已确认收入,或者是合同终止不再继续。

(来自先惠技术招股书上会稿)

在项目完工的假设下,同样地,SK18.72和SK18.68两个项目的合同金额都高于公司2019年对第二大客户销售收入,那么就必然要属于第一大客户。但是按照公司在问询函回复里的说法,2019年对第一大客户的全部销售收入已经被项目1和项目2覆盖了。因此这一假设不成立,SK18.72和SK18.68应该不是完工了。

在合同终止的假设下,先惠技术对于终止合同的在产品余额全额计提减值。但是如下图所示,2019年存货跌价准备中也没有SK18.72和SK18.68的身影。因此这一假设也不成立,两个合同也没有终止。

(来自先惠技术招股书上会稿)

那么就十分奇怪了,在2019年6月末还存在的两亿级项目,到了2019年末既没有完工也没有终止,但就这样就不翼而飞了。因此,先惠技术在招股书申报稿中披露的SK18.72和SK18.68两个项目的真实性还存在疑问。

除了与上会稿披露信息存在差异以外,与申报稿中的预收账款之间也不匹配。

(来自先惠技术招股书申报稿)

先惠技术的销售模式是客户签订合同时支付约30%的预付款,厂内整线验收完成支付 30%-50%货款,量产验收完成支付10%-30%货款,质保期结束再支付约10%质保金。也就是说,预收账款的期末余额直接反映出公司在手合同的规模。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6月末,预收账款余额5824.87万元,按照30%预收比例估计,当时在手合同金额总额约19416.23万元。但另外披露的2019年末在产品余额前五大项目合同金额合计就已经达到29371.49万元,尤其是其中的SK18.72和SK18.68两项目合同金额就达到了22420.96万元,与预收账款之间严重不匹配。

此外,先惠技术一个合同金额为350.00万元的SK17.01项目,2017年末在产品余额为320.97万元、2018年末在产品余额为322.33万元。一年期间内项目进度仅增加了1.36万元,或许是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某种阻碍,但先惠技术没有对此披露,也没有对潜在的存货跌价准备予以计提。

供应商信披自相矛盾,毛利率波动大

除以上两大问题外,先惠技术在其他方面的信息披露也存在一些疑点。

上海宝宜威机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宜威机电)是先惠技术实际控制人潘延庆另外控制的一家公司,属于先惠技术的关联方,从事机电配件、传感器、电线电缆、五金工具的销售,为先惠技术供应外购标准件。据招股书披露的向前五名外购标准件供应商的采购情况显示,公司2017年向宝宜威机电采购金额为1462.95万元。

(来自先惠技术招股书上会稿)

但是如下图所示,先惠技术在披露采购原材料的关联交易时,向宝宜威机电采购金额竟然变成了242.04万元,与前面披露的采购金额1462.95万元自相矛盾。

(来自先惠技术招股书上会稿)

供应商的问题不止于此。据工商信息显示,先惠技术外购定制件的2018年第三大供应商上海睿鉴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鉴实业)因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而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睿鉴实业的工商信息显示其所属行业为商务服务业,主要从事商务咨询和展会服务等。这样一家服务型企业居然为先惠技术生产定制件,也非常奇怪。

还值得说明的是,先惠技术各项目之间的毛利率存在极高的波动性。招股书披露的新能源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项目和燃油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项目中,SK17.45和SK17.06两项目毛利率分别为5.61%和-1.19%,显著低于其他项目,而且这两个项目的客户都是一汽集团系。对于这两个毛利率极低的项目,先惠技术的解释是为了开拓一汽集团这一大客户,具备战略意义。

但除了这两个毛利率异常的项目以外,其他项目的毛利率也显著波动(如上图所示)。先惠技术对此的解释是,不同项目之间难度差异较大,就决定了项目价格差异较大,继而造成毛利率波动。按照这个逻辑,项目难度越高,合同金额就越高,毛利率就越高。但实际上公司各项目的合同金额与毛利率之间也不是同步变化的,有些项目合同金额较高但毛利率反而低,有些项目合同金额较低但毛利率反而高。对此,先惠技术又解释道,有些项目做着做着成本就降下来了,有些项目做着做着成本就升上去了(如上图所示)。显然,这个解释不够有说服力。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