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11 14:39 栏目:IPO专栏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3,190 次
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鑫科技)是一家以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作为主营业务的中小板拟上市公司。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精密冲压模具、汽车金属结构件及组件,以及用于通信设备、办公及电子设备等领域的金属结构件。据证监会《第十八届发审委2019年第120次工作会议公告》披露,祥鑫科技的IPO申请将于2019年9月6日上会审核。
图片来源于 祥鑫科技官网
据招股书披露,从2015年到2018年上半年的三年一期报告期内,祥鑫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65亿元、11.58亿元、14.17亿元和7.28亿元,可比前三年内,年化复合增长率为27.99%;公司的净利润在报告期内分别为8297.47万元、1.17亿元、1.39亿元和7362.61万元,可比前三年内,年化复合增长率为29.46%,公司经营业绩的成长性保持良好。
可是,申请IPO不仅靠业绩,内部治理的合法合规与财务规范同样重要。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祥鑫科技在报告期内对主要销售客户和供应商存在既采购又销售的情况,甚至有部分主要客户同时还是主要供应商;公司的精密冲压模具业务毛利率远超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且变动趋势也异于同行;而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之下,公司的存货与业务规模的变动也不相匹配。
既从主要客户采购,又向主要供应商销售,金额还不小
从2015年到2018年上半年,祥鑫科技的部分主要销售客户还是公司的主要供应商,而且公司的部分主要供应商同时也是公司的客户,无论是向主要客户的采购金额,还是向主要供应商的销售金额都不低。
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广州安道拓汽车座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安道拓,曾用名:广州江森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是名列祥鑫科技前五大的主要销售客户。报告期内,广州安道拓为祥鑫科技提供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931.28万元、4824.81万元、1.61亿元和6252.71万元,占祥鑫科技各期销售收入之比分别为4.54%、4.17%、11.34%和8.59%。除了2016年度外,2015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广州安道拓分列祥鑫科技的第4大、第1大和第1大销售客户。
可是,祥鑫科技不仅仅向广州安道拓销售金属结构件和模具产品,从2016年开始,公司还从广州安道拓采购TU锁、调角器及配件。据招股书披露,从2016年到2018年上半年的两年一期内,公司向广州安道拓的采购金额分别为19.79万元、3445.20万元和1436.31万元,其采购金额占当期祥鑫科技采购总金额之比分别为0.03%、3.99%和3.39%,除2016年度占比较低之外,2017年度和2018年度占比都已不低,已经分别成为这一年一期内,祥鑫科技的第2大和第3大主要供应商。
除了广州安道拓既是主要销售客户,又是主要供应商之外,还有两家同一实控下的主要供应商,也在报告期内为祥鑫科技贡献了巨额销售收入。
据招股书披露,广州今仙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今仙)和武汉今仙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今仙)分别是日本的株式会社:今仙电机制作所持股占比为100%和60%的下属子公司。其中,武汉今仙的40%股份,由广州今仙持有,因此实际上无论是广州今仙,还是武汉今仙,都是今仙电机制作所下属全资子公司,以下将广州今仙和武汉今仙的采购金额和销售收入按同一实控合并的原则分析,将两家公司合并简称为:今仙电机。
报告期内,祥鑫科技向今仙电机的采购金额分别为2143.94万元、2029.54万元、1729.67万元和745.03万元,占当期祥鑫科技采购总额之比分别为3.85%、2.88%、2.00%和1.76%。可比前三年内,持续名列祥鑫科技前五大供应商的第5位。
如果报告期内,祥鑫科技仅仅向今仙电机采购镀锌钢板和冷轧钢板这样的原材料,那就没什么可稀罕的,可是据招股书披露,祥鑫科技在报告期内还持续向今仙电机销售汽车座椅系统结构件及模具产品,而且今仙电机贡献的销售收入还不少。
据招股书披露,从2015年到2018年上半年,祥鑫科技向今仙电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732.61万元、3507.66万元、2561.19万元和1172.85万元,占当期祥鑫科技营业收入之比分别为3.16%、3.03%、1.81%和1.61%。虽然相对于广州安道拓这样的大客户,今仙电机贡献的销售收入偏低了一些,未能跻身前五大主要客户之列,但是三年一期内,今仙电机贡献的销售收入却持续高于各期的采购金额,因此其对祥鑫科技主营业务的影响也同样不可忽视。
除了持续名列主要销售客户的广州安道拓和持续名列主要供应商的今仙电机之外,还有佛吉亚(上海)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和南京威尓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报告期内也与祥鑫科技存在既采购又销售的情况。
上述四家祥鑫科技的主要客户或主要供应商,既从公司采购,又向公司销售,是否会对公司的主营业务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呢?需要祥鑫科技在上会的时候解释清楚。
精密冲压模具业务毛利率异常
祥鑫科技的主营业务包括精密冲压模具业务和金属结构件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的模具业务毛利率明显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而且该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平均值的变动趋势存在明显差异,令人无法理解。
先来看模具业务毛利率的变动趋势: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祥鑫科技的模具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2.17%、36.78%、40.74%和42.46%,三年一期内该业务毛利率持续显著上涨,累计涨幅高达10.29个百分点。与之相比,四家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报告期内的模具业务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33.63%、34.72%、33.93%和27.30%,三年一期内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模具业务毛利率平均值呈整体下滑趋势,累计跌幅为6.33个百分点。祥鑫科技的模具业务毛利率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模具业务毛利率平均值,已经是背道而驰了。
再来看模具业务毛利率的具体数据:如上所述,祥鑫科技的模具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2.17%、36.78%、40.74%和42.46%,比当期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模具业务毛利率平均值分别高了-1.46、2.06、6.81和15.16个百分点。除了2015年模具业务毛利率略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司公司平均水平之外,此后的两年一期内,公司的模具业务毛利率持续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模具业务毛利率平均值,而且领先优势不断成倍地扩大,这可就有点不太合理了。
祥鑫科技模具业务毛利率大涨长红,是否是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于同行的结果呢?
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模具生产规模约为每年600-700亿元,2017年度,祥鑫科技生产的汽车行业模具销售金额为3.20亿元,占市场总份额为0.5%左右,并不突出。另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度我国冲压模具出口总额约11.25亿美元,当期公司出口模具金额约为0.35亿美元,占我国冲压模具出口总额的大约4.24%,仅高于内销市场占有率,同样并未取得外销市场占有率的明显优势。
那么祥鑫科技的模具业务毛利率优势是否来自于技术优势呢?公司在招股书中并未提及自身的技术优势。
此外,据招股书披露,与祥鑫科技相似,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中,仅有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ST集成,曾用名:成飞集成,证券代码:002190.SZ)的模具业务,同样以汽车生产行业的应用为主。可是,报告期内,*ST集成的汽车模具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0.46%、23.03%、20.49%和11.46%,分别比祥鑫科技的模具业务毛利率低了11.71、13.75、20.25和31.00个百分点,从事相似业务的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模具业务毛利率,与祥鑫科技模具业务毛利率水平差距更明显,这可就更不容易解释了。
“以销定产”模式下,存货与业务规模不相匹配
报告期内,祥鑫科技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可是公司各期末的存货余额,却与当期的营收规模明显不匹配。到底是“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认定出了问题,还是财务数据存在瑕疵?
据招股书披露,从2015年到2017年的可比前三年年末,祥鑫科技的存货余额分别为1.45亿元、1.42亿元和1.91亿元,2016年同比小幅下滑2.07%之后,2017年又出现了同比34.51%的明显反弹,呈现探底回升的变动趋势。但是可比前三年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65亿元、11.58亿元和14.17亿元,继2016年同比上涨33.78%之后,又于2017年同比上涨了22.37%,呈持续显著上涨的趋势。各期末存货余额的变动趋势与当期营收的变动趋势存在明显差异,两者不相匹配。
按理说,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之下,祥鑫科技的存货余额应该与当期营业收入规模正相关,两者虽不严格成正比例关系,但是其各自的变动趋势应当相同,而变动幅度也应当比较接近。但是可比前三年年末,公司的存货余额与当期营收不匹配,令人生疑。
那有没有可能上述各期存货余额与当期营收的不匹配,主要来源于原材料的备货和已经成为客户库存的发出商品呢?
据招股书披露,祥鑫科技的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四个部分,在排除原材料备货和发出商品之后,可以进一步分析各期库存商品余额和在产品余额与当期营收的匹配性,这两个项目按照常理应该与当期营业收入正相关。
可比前三年年末,祥鑫科技的库存商品余额分别为4008.72万元、3492.85万元和5826.53万元,2016年同比下滑了12.87%,2017年却同比大幅反弹了66.81%,与各期末存货余额相似,也呈现探底回升的变动趋势,显然与当期营收的变动趋势不相符。
另据招股书披露,可比前三年年末,祥鑫科技的在产品余额分别为4391.25万元、5146.94万元和6502.82万元,继2016年同比上涨17.21%之后,又于2017年同比上涨了26.34%。虽然也呈现持续显著上涨的变动趋势,但与当期营收变动幅度却不太相同。2017年末公司的在产品余额同比增速显著高于2016年末,而2017年公司的营收同比增长却明显低于2016年,因此各期末的在产品余额与当期营业收入依然不相匹配。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李总威武
香港高原资本国际金融集团被骗子打
1
sad
[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