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费用数据前后不一,海能实业IPO招股书最好召回

时间:2019-04-08 17:44 栏目:IPO专栏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1,902 次

安福县海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能实业)是江西一家从事电子信号传输适配产品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定制化设计、生产的拟上市公司,于2018年10月30日更新预披露。先前曾于2017年12月终止审核的海能实业,经过近一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又一次站到准备首发审核上会的起跑线上,想必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可是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海能实业的招股书质量实在不敢恭维,连财务数据中的管理费用都搞错了,前后有两组完全不同的管理费用数据,这是比较低级的错误,最好是把招股书撤回去修改好了再来吧。当然,该公司也还存在诸如出口退税信息披露比较混乱,外销收入的真实性存疑;以及期间费用率异常下滑等众多问题。

管理费用数据前后不一致

在海能实业的同一本招股书上,在报告期同一期内,在同一统计口径下,竟然存在着两个金额完全不同的管理费用,到底该以合并利润表披露的金额为准?还是该以合并的期间费用分析的数据为真?我们也搞不懂了。

据招股书的合并利润表披露,海能实业报告期内的管理费用分别为3,982.04万元、4,166.89万元、4,686.62万元和2,491.05万元,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海能实业招股说明书(2018年10月26日申报)

可是,在同一本招股书关于合并的期间费用分析部分,海能实业披露的报告期内管理费用却分别为2,727.68万元、3,028.49万元、3,543.70万元和1,348.14万元,显然又是另外一副模样了。

数据来源:海能实业招股说明书(2018年10月26日申报)

我们简单将两处的数据一一比对,发现相差的幅度还很大,报告期内,合并利润表中的管理费用比合并的期间费用分析中的管理费用分别高了45.99%、37.59%、32.25%和84.78%。

那么是否有可能是统计口径的不一致造成的呢?为此我们专门请教了注册会计师,他告诉我们在同一份招股书中,只有母公司与合并报表的管理费用数据可能有差异,如果都是合并报表的管理费用数据就肯定只有一个,应该前后一致。但海能实业在合并报表的统计口径下,就是有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管理费用,这也太搞笑了。

后来我们经过仔细的分析,发现了招股书的错误所在。在合并利润表中,研发费用的金额与管理费用金额竟然完全相同!虽然在2018年财政部新修订的《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中,研发费用已经独立于管理费用,两者都在合并利润表上独立列示,但是在整个报告期的三年一期内,两者数据完全相同,还是一个从未见到过的极小概率事件。如果合并报表和合并期间费用分析中的管理费用数据前后一致,我们或许也无法完全否定这一情况偶然发生的可能性。可是,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的期间费用分析中,两处管理费用的金额大相径庭,而研发费用的金额则前后一致,那么合并利润表中的管理费用出错,可能性极大 。

虽然说这个错误比较低级,但反映出的问题却比较严重,那就是海能实业的招股书质量太过粗制滥造,公司对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缺乏基本的尊重,基本就相当于是把一份招股书草稿扔出来了。所以,本着谨慎性原则,我们建议海能实业召回不合格的招股书,修改好了再来补充申报比较好。

出口退税与外销收入严重不匹配

报告期内,海能实业的外销收入与当期出口退税金额变动明显不匹配,而且公司相关的出口退税政策未发生变化,所以,境外营收的真实性就存疑了。

从2015年到2017年的报告期可比前三年内,海能实业的外销收入分别为4.47亿元、6.19亿元和7.59亿元,占当期营收之比分别为87.40%、90.47%和84.73%,年化复合增长率为30.31%。

据招股书披露,海能实业在报告期内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享受“出口产品销项税率为0”的出口退税优惠政策。而且合并现金流量表中的“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金额,主要反映其出口退税金额的变动。

报告期可比前三年内,海能实业合并现金流量表中收到的税费返还分别为6,344.19万元、6,557.35万元和8,536.07万元,期间持续显著增长,其年化复合增长率只有为16.00%,与外销收入增长率相差14%以上。

为了精确确认各期出口退税的金额,需要在收到的税费返还金额中,扣除政府给予海能实业的其他各类税收返还金额。海能实业在可比前三年内从政府获得的税费返还奖励款分别为516.21万元、1,011.37万元和804.60万元。那么,扣除税费返还奖励款之后,公司各期实际获得的出口退税金额应分别为5,827.98万元、5,545.98万元和7,731.47万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仅为15.18%,与同期公司外销收入的增长率相差15%以上,差异更大了。

那么,是否是由于海能实业可能有较大部分外销收入尚未报税而造成的返税数据与外销数据差异巨大呢?

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可比前三年内各期末,海能实业的应交税费分别为1,482.49万元、1,693.23万元和1,413.53万元。其中,应交增值税金额分别只有108.06万元、106.98万元和8.82万元。这些应交增值税还包括该公司内销收入的未完税金额,但为了说明该公司外销返税金额与外销收入的不匹配,我们暂且将上述各期末所有的应交增值税金额全部当作由外销收入产生的有待出口退税的金额,那么应交增值税金额与当期出口退税金额之和分别为5,936.04万元、5,652.96万元和7,740.29万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也仅为14.19%,还是严重低于外销收入的增长率。

出口退税政策是国家鼓励出口的一项政策,但肯定不是鼓励外销造假的政策,海能实业境外销售有无人为“放大”,监管部门应该很容易查实。

期间费用率持续下滑,或存人为的利润调节痕迹

报告期可比前三年内,海能实业的期间费用率不断下滑,而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相比,变动趋势也都显得比较异常,难道是公司在压低费用调剂利润吗?

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可比前三年内,海能实业的期间费用分别为1.05亿元、1.15亿元和1.4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之比分别为20.48%、16.85%和16.48%,持续显著下滑。

以下我们分别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等三类期间费用的详细情况入手,分析期间费用率异常走低的具体情况。

先来看销售费用。海能实业在报告期可比前三年内的销售费用分别为4,293.67万元、5,243.94万元和5,521.78万元,同期营业收入分别为5.12亿元、6.84亿元和8.96亿元,当期销售费用率分别为8.39%、7.66%和6.16%,持续显著下滑,累计下跌幅度为2.23个百分点。而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29%、6.20%和7.12%,在可比前三年内持续显著上涨,期间累计上涨幅度达到了1.83个百分点,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率平均值的变动趋势与海能实业完全相背,而且两者背道而驰的幅度都不小。

再来看管理费用。报告期可比前三年内,海能实业的管理费用分别为2,727.68万元、3,028.49万元和3,543.70万元,占当期营收之比分别为5.33%、4.42%和3.96%,也是持续显著下滑。同期,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管理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6.13%、6.28%和4.62%,各期平均管理费用率都显著高于海能实业,而其变动趋势在报告期可比前三年内,经历了冲高回落的过程,与海能实业的管理费用率的变动趋势相比,也不太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上述海能实业合并利润表中的管理费用显然存在错误,因此我们基于公司合并的期间费用分析中的管理费用进行以上讨论。

最后,来看一下因2018年财政部新修订的《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而单独列支的研发费用。报告期可比前三年内,海能实业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982.04万元、4,166.89万元和4,686.62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78%、6.09%和5.23%,也还是持续显著下滑的趋势,累计下跌幅度达到2.55个百分点。同期,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6.08%、5.97%和6.35%,整体上呈现上涨趋势,累计上涨幅度为0.27个百分点,与海能实业的研发费用率变动趋势完全相反。

不仅如此,报告期可比前三年内海能实业研发费用率的变动趋势,也延续到了报告期最后一期内。2018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为5.13%,继续保持下降趋势。而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则继续节节攀升,2018年上半年上涨至6.77%,从而将海能实业研发费用率落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的幅度扩大为1.64个百分点。

从遥遥领先于同行业研发费用率接近30%,到远远落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大约30%,海能实业只用了短短三年多,这到底是公司真的不重视研发投入了,还是为了净利润的数据好看而进行的人为调节行为?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