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过半的客户忽然降为零销售,银河表计IPO业绩欠稳定

时间:2019-01-13 19:47 栏目:IPO专栏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27,713 次

深圳市银河表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表计)是主要生产、销售电度表,包括单相和三相智能电表、单相普通电表和智能用电管理系统的拟上市企业。公司的国内市场已经萎缩殆尽,主要的市场在非洲和亚洲。

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银河表计的大客户十分不稳定,单客户的销售业绩变化非常大,这可能与公司市场集中在政治、经济稳定性较差的非洲和亚洲贫困落后地区有关;而且,公司2016年度应收账款增长异常,或存放宽信用突击营收;当然,创业团队与“老东家”思达仪表有官司在前,后续发生冲突的风险似乎也未完全消除。

大客户变化快,或存业绩“大变脸”的风险

报告期内,银河表计的国内市场份额萎缩归零,收入主要来自非洲、亚洲、欧洲和南美洲市场。其中,非洲贡献的外销收入报告期内持续超过50%,已经成为公司产品最主要的销售市场,而公司的亚洲客户主要集中在类似孟加拉国这样比较贫困落后的国家。据招股书披露,银河表计在从2015年到2018年3月底的三年一期报告期内,其面向国内市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6.98万元、1.26万元、0.03万元和0.00元,占当期总营收之比从0.57%逐步下降为零。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的国内营收已经归零,其经营业绩全部来自于海外市场。

报告期内,银河表计的外销收入分别为2.57亿元、4.86亿元、6.31亿元和1.21亿元,可比前三年的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56.69%,成长性依然良好。其中,银河表计报告期内在非洲和亚洲两大区域的合计销售收入分别为2.24亿元、3.53亿元、4.53亿元和6,480.65万元,分别占公司当期收入的86.61%、72.61%、71.87%和53.64%,是为公司贡献多数营业收入的主要市场。

从区域市场的角度来看:非洲市场在报告期内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17亿元、3.37亿元、3.27亿元和6,254.42万元,占当期银河表计总营收之比分别为84.08%、69.26%、51.83%和51.77%,虽然收入金额及占比在报告期内都有所下滑,但依然是公司销售占比最高的市场。再从主要销售客户的销售收入变动情况来分析:据招股书披露,肯尼亚国家电力公司(以下简称:肯国电)在报告期可比前三年内分别名列银河表计的第二、第一和第四大客户,从2015年到2017年,公司从肯国电获得的销售收入分别为7,239.09万元、2.84亿元和9,274.7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之比分别为27.88%、58.16%和14.65%,在2016年对肯国电的销售收入和销售占比分别同比大涨292.66%和30.28个百分点,达到了全部收入的58.16%,堪称奇迹!但是,销售峰值过后,2017年该客户的销售金额和销售占比又分别同比下滑了67.37%和43.51个百分点,跌幅也十分明显。而在报告期最后一期的2018年第一季度,公司对肯国电的销售收入降为零。曾经的第一大客户,收入贡献占据半壁江山,一年之后就迅速归零,公司的经营稳定性着实堪忧。

除了非洲市场主要客户肯国电贡献的销售收入上窜下跳之外,公司从亚洲市场主要客户孟加拉IEEL获得的营收的波动幅度也是很大。银河表计从孟加拉IEEL获得的营收分别为0.00元、1.242.30万元、1.23亿元和0.00元,占2016年和2017年银河表计营收之比分别为2.54%和19.38%,2017年销售收入金额及其占比分别同比大涨887.46%和16.84个百分点。孟加拉IEEL的销售变化,也好似夜晚燃放的烟花,在瞬间的光彩之后又归于沉寂。这已经是银河表计报告期内第二家曾经的第一大客户出现如此明显的销售收入变动。

那么这是不是由银河表计的业务特征决定,从而导致其所有客户贡献的销售收入都有起伏归零的特征呢?可能并不是。据招股书披露,在报告期内,分别名列公司第三、第四、第三和第五大客户的苏丹国家配电公司(以下简称:苏国电),其各期销售收入分别为4,653.64万元、3,207.71万元、9,281.92万元和1,080.27万元,占当期营收之比分别为17.92%、6.56%、14.66%和8.91%,相对稳定。银河表计的主要客户所贡献销售收入的波动如此剧烈,如何保证在公司上市之后,不发生经营业绩变脸的风险呢?或许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2016年应收账款暴涨,或存突击营收之嫌

2016年,银河表计的应收账款余额大幅上涨,应收账款与当期营业收入之比显著上升,公司存在突击营收的嫌疑。

报告期可比前三年内,银河表计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771.79万元、1.81亿元和4,107.54万元。公司的当期营业收入分别为2.60亿元、4.89亿元和6.33亿元,2016年同比大涨了88.08%。各期的应收账款余额与营业收入之比分别为14.53%、36.96%和6.49%。2016年度,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同比暴涨了3.80倍,而且应收账款余额与营收之比大涨了22.43个百分点,应收账款的异常增长,或是当期营收质量明显下降的表现。

进一步考察2016年度银河表计应收账款余额的组成,我们发现,当期公司的第一大客户肯国电,作为应收账款主要客户,在2016年末有1.61亿元的应收账款余额,占当期公司总应收账款余额的88.95%,是当期公司应收账款暴涨的主要源头。

如上文所述,2016年银河表计对肯国电的销售收入为2.84亿元,同比飙升292.66%;同期肯国电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61亿元,同比大涨444.60%,增幅惊人。2015年和2016年,肯国电的应收账款余额与营收之比分别为40.81%和56.61%,同比上涨15.80个百分点。以应收账款大涨为代价,刺激营收同比大涨,或存提前确认收入、突击营收的嫌疑。

整个公司就是小“思达仪表”,涉诉风险或未完全消除

在本次申请IPO之前,银河表计曾经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向证监会申请过一次IPO。2017年5月19日,证监会披露了创业板发审委2017年第45次工作会议公告,计划在5月24日召开的该次发审会议上审核银河表计的IPO申请。但是深圳市思达仪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达仪表)却在5月22日以银河表计的创始股东王功勇、丁富民和王功勇及其关联方未尽忠实义务为由分别提起三项诉讼,打了银河表计一个措手不及。无奈之下,公司只得于5月23日向证监会申请撤回申报材料,第一次申请IPO的尝试就此尴尬收场。

那么,思达仪表与银河表计之间有何“深仇大恨”?非要在公司上市前夜的关键时刻向法院起诉,最终成功破坏了银河表计的第一次上市融资大计呢?

从招股书披露的银河表计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简历中,可以得到以下重要信息: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实控人王功勇,曾经担任思达仪表的总经理;现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和技术总监的丁富民,曾经担任思达仪表的总工程师;现任公司董事、财务总监的朗相欣,有担任思达仪表财务总监的工作经历;而现任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支持总监的宋宁,原先则是思达仪表水表事业部的总经理。除了现任公司资金部经理的聂晓英,因不属于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故招股书并未披露其简历之外,其他四位实际创始股东都来自思达仪表。这些创始股东除了丁富民之外,都需要他人代持股份,可能就是因为公司设立时,他们还尚未从思达仪表离职,或者还依然受到竞业禁止条款的限制。

揭开银河表计历史沿革的第一页,2009年12月,公司发起设立时的五位创始股东张海、丁富民、王露、李艳华和孙苏文中,除了丁富民之外,其他四人所持公司股份都是为实际股东代持。据招股书披露,张海作为名义股东代实际控制人王功勇持有公司股份,王露、李艳华和孙素文则分别为聂晓英、朗相欣和宋宁代持股份。虽然一年之后的2010年12月,通过股份转让,王露、李艳华和孙素文的股份代持被还原,而且2011年6月,张海也通过股份转让将为王功勇代持的股份归还给实控人,从而彻底解除了股份代持关系。

然而,在银河表计的董、监、高管理层及其核心技术团队中,曾经在思达仪表工作的,绝不仅仅上述四位创始股东,以下11位董、监、高和核心技术人员:现任公司董事的巩小明、现任公司监事的王顺万和曲凤霞、现任公司副总经理的王维、郭涛、龙丹和陶宝荣,以及在公司担任主要技术工作岗位的杨爱军、章春鹏、黄庆和王亦毅,都有在思达仪表工作的履历。换句话说,整个银河表计的董、监、高管理层及其核心技术团队共计21人,除了较为年轻的监事会主席喻美娥和高级电子工程师常慕、刘伟,以及三位聘请的独立董事之外,其他15人全部是从原先思达仪表的管理团队和技术骨干中“整体搬家”而来。

从上述银河表计创业团队的人员构成来看,很难相信如此大规模的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集中出走,把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总工程师、运营总监、各部门经理和业务骨干连锅端,难道会不影响到思达仪表的正常经营?根据招股书披露,这三起诉讼虽然已经于2017年9月12日,以原告方思达仪表向受理该案的法院分别提出撤诉,而告一段落,但也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上述涉诉风险已经完全解除。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