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会过不过,都已经创造历史

时间:2018-06-18 19:49 栏目:IPO专栏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2,339 次

马上,万众瞩目而又备受争议的小米集团发行CDR正式上会审核。对于审核结果,我们建议大家可以淡然看待,毕竟事情走到这一步,已经不是雷军一家的事情了,里面包含的博弈、妥协恐怕已经远远超出我辈的想象。但是,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小米能够上会审核CDR发行,其实就已经创造了历史,其很多的创新之举不仅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

注册在开曼群岛的Xiaomi Corporation(以下简称:小米集团),是一家以智能手机、智能硬件的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为核心业务,并且向市场提供互联网服务的互联网公司。2018年5月3日,港交所官网披露小米集团正式递交了IPO申请文件,可能成为港交所历史上首家存在A类和B类两种普通股,以“同股不同权”架构上市的公司。而小米集团的上市框架也并不局限在H股市场。2018年6月7日,小米集团在境内市场向证监会提交了发行CDR的申请资料,从而正式启动了公司“H+CDR”的上市布局。在其提交CDR发行申请之前,证监会一次性推出了多达9项配套措施,扫清了申请CDR发行的道路;公司发行CDR的流程从申请到上会仅耗时12天,刷新了审核周期新记录。

证监会深夜出齐文件,小米第二天就递交CDR申请

    2018年3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打响了监管层布局CDR业务的第一枪。按意见的规定,符合相关标准的已在境外上市的红筹股大概有7家,分别是百度(B)、阿里巴巴(A)、京东(J)、网易(E)、腾讯控股(T)、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正当广大投资者在BATJE中猜测哪一家互联网公司会率先借CDR回归A股时,“半道上杀出个程咬金”,原先尚未上市的小米集团突然打出了“H+CDR”的上市组合拳。

在证监会于2018年6月6日夜间,通过公布九项政策性文件,确立了中国存托凭证(以下简称:CDR)的政策框架。至此,发行CDR算是有了可以操作的法规细则。

神奇的是,小米集团在第二天就抢先向证监会提交了发行CDR的申请资料,把欲迎还拒、半推半就的BATJE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就好像证监会的相关配套政策是为小米集团量身定做的一般。财大气粗的BATJE们估计也只有干瞪眼的份了。

区区12天,小米从申请到上会的记录估计无人能比了

    与2018年以前,A股市场的发行审核周期平均超过一年半明显不同,证监会对于战略新兴产业中的“独角兽”,其发行审核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此前,创下A股市场发行审核周期纪录的,是鸿海精密旗下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士康)。受益于证监会的“独角兽绿色通道”,从2018年2月1日向证监会报送申请IPO材料,到其首发申请在3月8日的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41次会议上顺利通过,富士康的审核周期前后仅36天。

可是与小米集团申请发行CDR相比,富士康的发行审核效率只能甘拜下风。从2018年6月7日,小米集团报送申请资料开始,6月14日,小米集团就更新预披露,6月15日,证监会公告即将在6月19日召开的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88次工作会议上审核小米集团公开发行CDR的申请,审核周期前后仅12天。这个记录不仅前无古人,恐怕也将后无来者。

发审委员阵容堪称豪华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88次工作会议公告披露,参加本次发审委工作会议的发审委员共计七名,分别是郭旭东、钟建国、蔡琦梁、李东平、陈瑜、周辉和许成宝。根据公开资料提供的信息,上述七人发审委员团队中,郭旭东是证监会发行部的副主任;钟建国是天健会计师事务所高级会计师,许成宝现任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蔡琦梁现任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副总监,高级会计师;李东平现任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陈瑜现任证监会云南局稽查处处长;周辉现任深圳证券交易所投资者教育中心副总监。

以上7位发审委员有两位是证监会系统的官员,有两位是交易所系统的官员,这大家一看就知道。另一个中证金融研究院大家或许有些陌生,但稍微熟悉新股发行的人士都知道,中证金融研究院也是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的政策研究机构,主要从事资本市场长期性、前瞻性、全局性和规律性问题的研究。所以,简单一点说,7位发审委员有5位是来自证券监管系统,这待遇和级别恐怕也就小米了。

发行市盈率大概率超过100倍

    翻开公司的招股书,不难看到一系列比较吓人的数据。从2015年到2018年一季度的三年一期内,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76.27亿元、4.92亿元、-438.89亿元和-70.27亿元,报告期内累计亏损高达580.51亿元。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净资产分别为-866.38亿元、-920.58亿元、-1,272.11亿元和-1,279.91亿元,或存严重的资不抵债。此外,各期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6.01亿元、45.31亿元、-9.96亿元和-12.78亿元,其中有三期都出现了巨额的经营性现金流出,报告期内累计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为3.44亿元。

各位投资者且慢对小米集团的“巨额亏损”痛心疾首,由于小米集团的财务报表严格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在上述糟糕的财务数据中,巨额的净利润亏损和严重的资不抵债,或都主要归因于在公司早期的各轮融资过程中,向部分私募机构发行了巨额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以下简称:优先股)。随着公司估值的上升,优先股的公允价值相应上涨。若公司触发优先股赎回条件,其财务结果就将表现为上述 “巨额亏损”和“资不抵债”;而如果小米集团能够顺利上市,且不触发其他赎回条件,那么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就一切正常。

如果扣除上述优先股产生的影响,报告期可比前三年内,小米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3.04亿元、18.96亿元、53.62亿元,2016年扭亏为盈,2017年同比增长182.81%,经营业绩成长性良好。而2017年末,公司的净资产也将转变为343亿元!按照市场现在的各种猜测,小米集团的市场估值大概率超过500亿美元,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小米集团发行的CDR肯定要打破我国23倍的发行市盈率红线,甚至有可能超过100倍的市盈率。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