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互联网理财”期待规范化蜕变

时间:2014-05-12 15:47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507 次

去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一发而不可收拾,吸引了众多“平民”阶层的追捧,大牌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各自的理财产品。然而号称高收益的同时,各种细节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互联网金融各个环节亟待完善。

“我们的互联网理财”期待规范化蜕变

8%的年化收益率让很多没有赶上年前互联网金融理财大潮的人望洋兴叹,但回过头来看,互联网理财所呈现的种种不规范、种种监管匮乏、种种混乱也逐渐浮现出来。互联网金融当然也要考虑安全性,但没必要无限夸大,有问题必然会找到解决的方法,总而言之,互联网金融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防患于未然之际切不可因噎废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小细节造成大问题

钱女士是一位资深金融从业者,也是最早尝鲜互联网理财的那批人之一,正是这样的投资界弄潮儿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她的互联网理财经历。2014年春节前后,钱女士遭遇了两次投资的不快,第一次是通过百度金融平台购买的“百度百发”产品,这款理财产品持续时间为一个月,根据产品说明,这款产品到期后将在第二天自动返还资金到投资者的买入银行账户。然而这款产品却在结束一周后将钱自动投资到了一款名为“百度百赚”的理财产品,虽然这款产品能够进行T+1赎回,却打乱了钱女士原本投资新股的计划。

据了解,百度金融曾在上述产品到期后一周内在官网上发布了一个通知,声明如果投资者不进行其他操作则资金自动转入下一产品,但这一通知并没有通过任何有效联系方式传递给投资者,换个角度来说,哪怕是服务中采取更人性化的操作即不作为则资金自动返还银行账户,也要比原做法更妥当的多。由此不难看出,互联网企业与他们背后的基金产品公司存在着很大的衔接问题,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在对外的公开宣传上。产品存续期间的突发行为,让“精打细算”的投资者有些无所适从。

当钱女士设法与该网站客服人员沟通的时候,另一个问题凸显了出来,即客服完全是金融行业的门外汉,对相关基金产品更是一知半解,很多回答都是程式化的Q&A,更不要提他们对投资及产品细节和规则的阐述了。到最后,得到的回复是让投资者直接联系该基金经理,钱女士摸不着头脑了,“我们之所以选中这些互联网理财产品,完全是看中了平台的公信力,投资‘百度百发’是因为信任百度;投资‘余额宝’是因为看好阿里巴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省去从众多基金产品中做筛选评估的时间,如果我自己去选择基金投资,定然不会去买这些名不见经传的理财产品,既然这些理财产品以大机构大互联网平台的面貌展现给投资者,他们就应该做足功课不至把投资者搞得晕头转向。”

理赔无标准

有人说金融投资是精力充沛又善于精打细算者的战场,这句话再合适不过,我们从钱女士身上看到了这种谨慎,她每一分钱的投资都拿捏得极其到位。不过这种谨慎让她遭遇了另一个尴尬,某互联网理财网站明文规定,每天下午3点之前截止操作,且要在第二天进行确认之后才算完成投资。钱女士想利用春节长假将闲置资金放入互联网理财产品中继续获取利润,为保证投资利益最大化,她精心计算在假期前两日的下午2点52分从股市中退出资金进行这项投资,在3点前尝试了很多次却始终提示无法申购。

面对钱女士的投诉,客服给出的解释是网站要和基金公司进行对接而提早关闭了十分钟,虽然官网上产品标注的截止时间是3点,但实际截止时间却是2点50分,也就是说产品上线之初就没有考虑到交接问题,从而无声无息的把这个时间算在了消费者身上,很多不知情者也许在操作不成功之际就不了了之了。当然网站最后为钱女士根据预投资金可能产生的收益做了相应的资金赔偿,但又有多少不较真者就这样平白的吃了哑巴亏呢!

互联网既然向公众打开了理财的大门,就要不断深入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相信随着行业的发展,不管是技术或是服务都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不过投资有风险,即使是大平台、大品牌在做担保,网站挂钩的基金都属于相对稳健型的,仍要谨慎对待。很多时候人们看在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面子上认为这些投资是只赢不亏的,或者说预期收益是可信的,但投资者也要顾忌到,近年来国内一些曾被称为“定期存单”般的企业债,都出现了因违规操作而带来的偿付问题,约定俗成、众口一词的无风险才是最可怕的,笔者提醒每一位投资者,谨慎,谨慎,再谨慎!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