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锚定”氢能,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4-04-15 09:18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296 次

氢能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之一。2024年两会期间,加快氢能产业发展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A股市场上,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在氢能相关领域与其他公司开展投资、合作,共同谋求发展。

聚焦氢能,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

作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氢能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从“新”“质”“生产力”三个方面,有力支撑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美锦能源(000723.SZ)董事长姚锦龙指出,氢能产业在新材料技术研发、新业态模式创造、新能源形式拓展方面具有全面引领能力,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688339.SH)董事长张国强也表示,氢能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世界各主要大国都已出台氢能国家战略,加大氢能投资力度,推动先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同时,要以市场应用为牵引,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在储能、发电、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多部门先后发文推动氢能发展。

2022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同时,针对氢能产业发展提出,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200万吨/年。

2024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谋划布局氢能、储能、生物制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未来能源和未来制造产业发展。围绕石化化工、钢铁、交通、储能、发电等领域用氢需求,构建氢能制、储、输、用等全产业链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和产业链完备性。

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将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剑指氢能,上市公司广交“盟友”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在氢能相关领域加大投入,寻求合作,共谋发展。

新迅达(300518.SZ)2024年3月7日在深交所互动易上称,日前,公司与江苏中熙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及泰州中和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投资框架协议》,切入氢能板块。如项目顺利推进,将推进公司在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布局,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公司未来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赫美集团(002356.SZ)3月5日发布《关于对控股子公司增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称,公司因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需要,积极推进公司新的业务领域布局,为支持控股子公司山西鹏飞氢美能源绿色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飞氢美)的新项目建设和业务发展,拟与关联方山西鹏飞绿色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飞绿能)签署《增资协议》,以自有资金按照持股比例共同对鹏飞氢美增资2.50亿元。其中,公司增资12750万元,鹏飞绿能增资12250万元,增资后,双方持股比例保持不变,鹏飞氢美仍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公司表示,本次增资是为了提高鹏飞氢美的资本实力和资产规模,有助于推进其“120MW光伏发电制2000吨/年绿氢项目”的项目建设和氢能终端应用场景布局等绿色能源业务发展、优化资产结构,确保实现公司战略和目标。

金开新能(600821.SH)2月29日在公告中披露,公司全资子公司金开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创新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拟在全国及海外区域,以源网荷储为重要合作方式,在陆上光伏/风电、储能、氢能投资、配电网等新能源产业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同促进双方的业务发展及延伸。

威孚高科(000581.SZ)指出,为顺应全球能源变革和低碳发展趋势,共同推进氢能业务的发展,公司于2024年2月22日与Voith GmbH & Co.KGaA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IV型高压(70MPa)储氢系统产品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

在氢能业务方面,威孚高科还表示,公司从2018年开始开展氢能业务的规划研究及布局。一方面,通过国际并购,构建了电堆核心零部件“一膜两板”关键技术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自主研发,构建了BOP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基础能力。

2023年,公司明确将储氢业务纳入“绿色氢能”业务板块进行重点布局与发展,并积极寻求产业合作。本次战略合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有利于公司与行业优势资源形成合作,进一步拓展公司氢能产业的布局,推动公司氢能业务的发展。

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氢能

除了上述公司,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大力发展氢能相关业务。

美锦能源3月15日指出,公司旗下的氢能汽车智运平台小柿子目前在青岛区域运营23台飞驰科技的氢燃料电池重卡,服务于青岛港(601298.SH)、泰钢集团等,与客户共同打造绿色物流新体系。同时,小柿子青岛子公司已进行140台氢能冷链车布局,未来将依托山东区域氢能发展优势,着力打造跨区域“氢能高速”示范推广路线。

同日,中联重科(000157.SZ)称,公司近年在氢能源领域投入了大量工作,不断围绕“制氢—加氢—储氢—氢燃料电池—整机”产业链持续布局,产品覆盖领域广,是行业内屈指可数布局全产业链的企业。

产品上,公司已完成加氢站45MPa氢气压缩机,以及工程机械用35MPa和70MPa车载氢系统、120kW~200kW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和31吨氢燃料重型底盘开发。产品性能方面,公司产品关键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主机层面,31吨氢燃料重型底盘整备重量相比市场目前产品轻10%以上,并于2023年1月成功向客户交付世界最大氢能源矿用宽体车;核心技术方面,公司已自主掌握燃料电池电堆、氢气压缩机液驱泵等核心技术,31吨氢燃料重型底盘新能源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率超过80%。

中联重科表示,未来,公司将依托集团强大的研发与先进制造能力,在氢能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做精做大氢能装备与氢燃料工程机械,实现产品质量和成本的行业领先,助力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

动力新科(600841.SH)也披露,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的氢能源业务主要是氢能车辆的生产和销售,其氢能车辆已实现对外销售,且已有100多台在客户端使用运营。

石化油服(600871.SH)3月14日指出,截至目前,公司在氢能方面主要承担了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内蒙古乌兰察布10万吨/年绿氢项目输送管道规划建设等重点工程。未来,公司将积极打造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推进绿电—绿氢技术耦合优化、海上制氢、氢能储运和氢能终端应用等环节的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工作,力争“十四五”末,取得在氢气制储输用链条关键环节技术服务的行业领先地位。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