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多地培育新质生产力举措“上线”

时间:2024-04-15 09:15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278 次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各地文件出台,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加快伴随着今年两会的召开,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大海中强劲涌动的一股新浪潮。当前,各地正因地制宜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北京发布的《关于北京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指出,2024年,北京市要积极培育产业新优势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此,要顺应“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产业变革方向,坚持“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搭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并从持续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做大做强先进智造产业、巩固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大力推动文化融合创新发展、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布局。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强调,要打造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基础设施,并从推动建设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完善数据要素开放流通机制、提升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能力、探索建设规范先行的Web3.0生态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3月14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稳步提升,未来产业整体成势,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强化。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万家。

地方特色融入新质生产力主阵地建设提速

在新质生产力建设过程中,多地融入地方特色,积极畅通发展渠道,广泛拓展应用场景,打造高质量发展主阵地。

不久前,黑龙江经过三个多月的调研摸底,制定了《黑龙江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这份长达三十页的方案对2 02 4年提出的2 4个重点发展产业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类。例如,在“高端装备制造”这个大产业下,又划分为“工业母机”“海工装备”等5 个细分产业,以使工作更加聚焦、有针对性。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李文华表示,目标是通过这些措施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景亚萍表示,2024年,贵州将以人工智能等为重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抓住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所需的智能算力、大模型算法、应用场景等要素,努力抢占智算、行业大模型培育、数据训练三个“制高点”。

贵州作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在政策支持、智算资源、数据资源、安全纵深及配套设施方面具备比较优势,贵州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窗口期”,积极向国家争取建设国家人工智能训练场,打造国家战略基础设施,形成算力保障有力、数据供给有序、模型赋能有效、市场主体活跃、产业生态多元的国家人工智能训练场,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塑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茂庆介绍,山东聚力把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切实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山东将继续深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两大工程,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开展联合攻关,确保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000项左右,培育推广“三首”新产品600项以上,进一步畅通“实验室—产品—市场”的技术成果转化渠道。

辽宁有丰富的钢铁、菱镁资源优势,产业基础扎实,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空间很大,在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和未来能源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高成长型企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明显。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鞍山市政协副主席王艳认为,辽宁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打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链条,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冯爱东认为,对无锡来说,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产业集群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为此,无锡将瞄准“465”现代产业集群和“3010”重点产业链,聚焦全市5000家集群重点企业,实施1000个亿元以上重点投资项目、建设500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开展200项以上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集群加速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同时,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在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等领域积极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加速开放应用场景,加快形成增长新动能。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