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200亿元 A股公司参与热情高涨

时间:2023-12-11 10:02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769 次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21年7月启动运行至今,已两年有余,两年间全国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序,截至2023年7月1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超2亿吨,累计成交金额突破110亿元。其中,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的A股上市公司,参与热情高涨。相关业务探索进一步推进,且有公司通过出售结余的碳排放配额,已经获取了相应的减排贡献收益。

碳市场平稳运行CEA总成交额破200亿元,我国碳交易体系不断完善

2021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公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于2020年12月25日审议通过,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指出,生态环境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立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组织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

经过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2021年7月16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启动。启动当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79亿吨,总成交额76.61亿元。其中,挂牌协议年成交量3077.46万吨,年成交额14.51亿元,最高成交价62.29元/吨,本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54.22元/吨,较启动首日收盘价上涨5.84%,较启动首日开盘价48元/吨上涨12.96%。大宗协议年成交量1.48亿吨,年成交额62.10亿元。

2022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5088.95万吨,总成交额28.14亿元。

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交易运行两年以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交易情况符合全国碳市场基本定位,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1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40亿吨,累计成交额110.37亿元。

随着生态环境部2023年10月27日宣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全面启动,碳交易主体进一步丰富,交易活跃度进一步提升。

2023年11月20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开盘价72.75元/吨,收盘价72.51元/吨。截至2023年11月2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17亿吨,累计成交额231.33亿元。

此外,为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及相关活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于2023年10月19日联合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据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同组成我国碳交易体系。

启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利于支持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项目发展,有利于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对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据介绍,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后,各类社会主体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自主自愿开发温室气体减排项目,项目减排效果经过科学方法量化核证并申请完成登记后,可在市场出售,以获取相应的减排贡献收益。

据悉,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将以该试行办法为依据,持续推进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各项工作,其中包括上线运行全国统一的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做好准备。

多家上市公司探索碳资产管理等领域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减排市场蓄势待发。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A股市场上,碳交易板块共涉及130家上市公司。梳理发现,多家上市公司已在碳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布局。

岳阳林纸(600963.SH)主营业务包括制浆造纸业、林业、市政园林等多个业务板块,公司依托现有林木资产推进开发碳汇资产,持续探索森林碳汇、海洋碳汇、农田碳汇、草地碳汇等方法学及全域开发合作模式。

2023年2月,岳阳林纸与北京绿色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据披露,双方将共同搭建碳资产管理服务平台,开展低碳管理、碳排放管理、碳配额管理交易和CCER管理交易;聚焦造纸和农林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探索实现低碳转型目标的有效路径;依托岳阳林纸丰富的碳资产和交易所绿色信贷相关标准制定和产品开发等服务,双方共享绿色项目资源,共同打造绿色金融创新项目;基于岳阳林纸已有的碳汇资源储备及开发的社会资源,不断扩大交易品种,在北京绿交所的协助下开展不少于100万吨/年的交易量。

为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2023年6月,百川畅银(300614.SZ)与中信证券(600030.SH)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围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国际核证自愿减排量(VCS、GS等)开发及交易,碳排放权配额交易等相关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努力成为低碳战略领跑者,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双方将共同研究绿色金融业务模式,在碳资产回购、抵质押、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领域进行合作与探索,共同推进产品创新和示范项目落地。同时,双方提出,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投融资合作体系建设,探讨构建双方共同认可、推荐的合作生态圈,共同促进碳资产投资交易产业链上下游的巩固及延伸。

悦达投资(600805.SH)2023年以来进一步加大项目拓展力度,公司与北京和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碳资产管理合资公司,其中,悦达投资持股51%。该合资公司初期以获取盐城海上风电项目等CCER开发权为核心目标,业务以碳交易(CCER、碳配额)为主。

福星股份(000926.SZ)坚持稳健经营的同时,也在尝试开拓新业务。公司积极布局低碳行业,成立福星宝碳子公司。早期预计主要以低碳指标开发(分布式光伏、甲烷利用、森林碳汇等)和碳基金业务为主要方向。

绿茵生态(002887.SZ)披露,公司积极开展林业碳汇开发、林业碳汇监测服务。前期公司在林业碳汇监测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如用激光雷达进行碳汇监测,后期公司会进一步把这些技术应用到碳汇监测中去。

科达自控(831832.BJ)披露,公司目前正在积累碳汇交易方面的知识和数据,为后续的碳汇交易做准备。公司在第三届碳中和博鳌大会上荣获“零碳优秀方案”奖,为后续服务低碳业务打下基础。

多家上市公司出售碳排放配额,业绩红利释放

此外,也有不少上市公司将结余的碳排放配额进行出售,相关收入对公司业绩产生利好。

新中港(605162.SH)披露,国家生态环境部对2021年、2022年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的碳排放基准值作了调整,如按2019年、2020年同口径计算,公司2021年、2022年碳排放配额节余量共计7 7.49万吨,比2019年、2020年的50万吨增加54.97%。此外,控股子公司浙江浙再新中港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DF生产线已经投产,公司耦合固废和生物质燃料锅炉改造项目即将投运,逐步耦合并加大固废和生物质燃料的比例,将降低燃料成本及大幅降低碳排放。

新中港于2023年10月27日审议通过《关于公司碳排放配额结余量进行交易的议案》,公司拟出售2021年、2022年碳排放配额结余量38.24万吨,出售价格约80元/吨(含税),交易总金额约3059.20万元(含税)。本次出售碳排放配额余量所得资金将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补充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

恒盛能源(605580.SH)2023年9月5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碳排放配额结余量进行交易的议案》。截至9月15日公告披露日,公司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大宗协议转让的方式累计出售碳排放配额28.63万吨,成交价格72.10元/吨(含税),交易总金额2064.06万元(含税)。相关收益计入非经常性损益,扣除相关费用后,影响公司2023年度净利润1947.23万元。恒盛能源表示,公司未来将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在践行低碳发展的过程提升持续盈利能力。

受出售碳排放配额影响,泸天化(000912.SZ)2023年前三季度取得营业外收入1644.20万元,同比增长381.89%;中南股份(000717.SZ)2023年前三季度取得营业外收入4033.42万元,同比增长90.22%。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