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融通,金融机构在行动

时间:2023-06-14 09:54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3,674 次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五通建设中的关键一环,自2013年提出以来,通过服务重大项目,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融资体系,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

多项纲领文件指引资金融通

2015年3月,我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一带一路”的概念框架。这个文件把“资金融通”称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抓手”,并列出了一个长长的金融领域可行选项列表,包括跨境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债券市场、监管协调及体制机制创新,如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和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合作等。

此后,2017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布的联合声明,提出了“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通过推动支付体系合作等途径,促进金融市场相互开放和互联互通”。

这次论坛还发布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建议“有序开放地方和区域金融市场”,“逐步扩大银行、保险和债券市场准入”,加强跨境监管,以增加跨境资本流动。

发挥“金融血脉”作用

多年来,资金融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有效拓宽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融资渠道,良好发挥了“金融血脉”作用,高效完成了支持“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发展的基本使命。

“一带一路”融资渠道通畅高效。多年来,形成了以各国国内金融机构为主导,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为先锋,传统国际金融机构为重要补充的融资结构。早在2017年,中国财政部就与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集团6家多边开发机构共同签署《关于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相关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9年与相关机构再次签署《关于共同设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的备忘录》,为共建国家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截至2022年7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达105个,累计批准项目181项,直接融资额357亿美元,其中有相当部分落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至2022年9月,丝路基金已累计签约以股权投资为主的各类项目60个,承诺投资金额超过200亿美元,其中70%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

2020年,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MCDF)基金正式建立,成为“一带一路”建设资金供给端多边合作的最新成果。

当前,“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以中国国内金融机构为主力军,如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400亿美元,2021年末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量超过2200亿美元。到2020年末,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29个国家设立了近80家一级机构,中资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全面展开并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资金支持,日益成为共建国家发展所依托的重要助力。

“一带一路”金融合作领域广泛务实。当前,资金融通的落脚点主要集中在重大项目建设上。除直接的资金支持外,其他与资金融通相关的金融配套措施,如双边本币结算、货币互换、金融服务能力建设等事项也在同期稳步推进中。至2022年,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与沿线10余个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机制,并与沿线近40个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合作文件,金融服务沿线国家企业能力持续提升。

上市金融企业积极耕耘

上市公司方面,多家上市银行、保险企业在公告和财报中,公布了其对“一带一路”的贡献。工商银行(60139 8 . SH)在2022年年报中指出,公司紧紧围绕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深化全球经营,境外人民币清算网络机构扩展到10家,积极履行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中方主席单位职责,发挥好“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RBR)作用,服务内外循环畅通的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拥有125家分支机构,与142个国家和地区的1438家外资银行建立了业务关系,服务网络覆盖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国际金融中心,全球网络布局持续完善。工商银行2022年蝉联《环球金融》“最佳一带一路银行”奖项。

农业银行(601288.SH)在2022年年报中指出,公司把握RCEP协定生效机遇,积极服务区域内跨境贸易投资,2022年境内机构服务RCEP区域国际结算量1978亿美元。支持企业“走出去”,2022年共办理相关贷款、保函、境外发债等业务223.84亿美元,其中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73.99亿美元。

中国银行(601988.SH)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自贸区、自贸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方面寻求发展机遇。截至2022年末,该行境外机构覆盖6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含“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2个。

中信银行(601998.SH)2022年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评为“优秀一带一路货币交易机构”,为“一带一路”中资企业客户提供更加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华夏银行(600015.SH)2022年积极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机遇,深入推进平台化、场景化、线上化、数字化转型发展,坚持轻型化特色,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报告期末,公司贸易金融表内外资产余额7430.61亿元,同比增长15.19%;实现国际结算量1621.05亿美元;代理行布局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沿线代理行626家,占比52.65%。

地方银行方面,渝农商行(601077.SH)围绕“一带一路”等重大决策,聚焦先进制造,助力实体经济做优、做强,公司累计向成渝地区重点项目及四川相关企业授信1040亿元,制造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较上年末净增40亿元、15亿元,贷款余额均位居重庆市第一。

北京银行(601169.SH)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公司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服务范围,与全球757家金融机构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包括“一带一路”沿线39个国家的202家银行金融机构。

西安银行(600928.SH)在2023年5月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作为区域法人银行,公司切实以金融服务支持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陕西西安决策布局,围绕“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商贸企业、文化交流等领域的融资和结算需求,采取“商行+投行”模式重点支持陕西省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建设及“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建设和省属企业对沿线国家产业布局的金融需求;开展跨境金融创新,拓展“一带一路”特别是中西亚国家地区的代理行网络,为“一带一路”贸易往来企业提供跨境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发挥数字化转型优势,打造“运舱贷”“港融贷”专属产品,为中欧班列“长安号”生态企业提供融资、支付、结算、资金监管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全方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另据其2022年年报,西安银行已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75家金融机构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全力支持本地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

在上市险企方面,中国太保(601601.SH)2022年年报中显示,公司已经建设“一带一路”智慧云平台,融合“卫星+安防”两大科技手段,为亚非拉地区超过120个国家100多家中资企业提供万亿风险保障。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601318.SH)累计投入逾7.89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全国1000多个重点工程提供超2.5万亿元风险保障,护航“一带一路”。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