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09:52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1,800 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10月11日公布的月度销量数据显示,在8月汽车出口创下历史新高,首次超过30万辆后,9月中国汽车出口继续取得较好成绩,同比增加73.9%,达到30.1万辆。历史性超越传统汽车强国德国,位居全球第二。
另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数据,乘用车出口市场的加速突破是一大亮点。9月,乘联会统计口径下的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为25万辆,同比增长85%,增幅高于8月的77.5%。其中,自主品牌出口达到20.4万辆,同比增长88%。1月至9月,国内乘用车累计出口159万辆,同比增长60%。
新能源车异军突起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车出口已经成为拉动国内汽车出口的重要动力,增速显著。中汽协数据显示,1至9月,中国汽车企业共出口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增速大大高于汽车业整体出口增幅。
乘联会数据也显示,9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出口4.4万辆,占出口总量(含整车与CKD)的17.6%左右,上汽、吉利、长城汽车、爱驰汽车、江淮汽车等车企旗下的新能源车型都在海外市场有着不俗表现。
在需求端,近年来,全球汽车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孟岳此前表示,从国际市场需求看,全球汽车市场正在逐步复苏。据预测,今年全球汽车销量将略高于8000万辆,明年销量将达到8660万辆。
从全球范围看,2013年以来,随着各国纷纷确定向绿色发展转型,新能源汽车行业便开始快速发展。
目前,全球约有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或者准备提出碳中和目标。不少国家已明确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比如荷兰、挪威就提出要在2025年禁售燃油车,印度、德国准备在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法国和英国则计划在2040年禁售燃油车。
在碳排放法规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保持增长态势,这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海外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供给端,经过政府、科学家与企业家多年的努力,从电池到整车,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自主创新全线爆发。
中金公司曾发布一份研报认为,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实现中国生产、全球销售。特斯拉上海工厂建设的高效率、生产的低成本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已成为中国向全球展示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的范本。在全球汽车产业链面临芯片供应和疫情停工的紧张局势之下,中国制造的优势将进一步放大,在全球新能源加速渗透的机遇之下,加速走向全球的步伐。
目前,国内汽车厂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投资力度远超跨国车企,同时国内车企依托新能源车型发力智能网联技术,在智能化和网联化方面拥有优势,成为吸引国外消费者的关键。有业内人士认为,正是凭借在新能源车领域的领先优势,中国车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产品线不断完善,品牌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
我国汽车出口经历多年发展
汽车制造水平,一直是评价一国制造业是否强大的指标之一。早在1992年,钱学森就曾上书国务院,指出发展电动汽车的必要性。接下来的多年中,我国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将汽车电动化视为战略性需求,坚定不移地予以政策鼓励。
此后,在2004至2008年,中国汽车出口也曾红火一时,当时我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是商用车,出口地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乘用车集体出口主要集中在俄罗斯。
到了2021年,我国涌现了新一轮汽车出口热潮,乘用车是绝对主力,新能源汽车是最大亮点。出口地方面,欧洲、澳洲、中东等高购买力国家和地区成为新增主力。尤其新能源汽车,扎堆出口挪威、比利时、德国等发达国家。
在这背后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具体来看,一方面是完整的产业链的构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形成庞大的、较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营收每年大约3.6万亿元。
同时,中国已连续10年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大国,像中国这样兼具完善产业链与低成本优势的汽车制造大国,全球范围内并不多见。
另一方面,则是自主品牌汽车竞争力快速提升。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市场份额达44.4%。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比超过四成;今年1至7月,我国对RCEP成员国的汽车出口量为39.5万辆,同比增长了48.9%。
目前,我国已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智利、秘鲁、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对我国汽车产品关税已经降低,为车企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更加便利的环境。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李总威武
香港高原资本国际金融集团被骗子打
1
sad
[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