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谈组织变革:坚持管理者的末位淘汰,但不“草菅人命”

时间:2024-07-12 13:17 栏目:专栏, 大人物, 非常道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2,404 次

任正非认为,一定要通过变革避免产生官僚主义,增强作战能力,但同时又不能“草菅人命”。本期分享任正非关于组织变革的思考。

为什么要组织变革?

公司组织变革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产生官僚主义,增强作战能力。

随着公司规模增长,高级干部越来越集中在后方,前方面向客户的就剩下低职级人员。如果权力审批集中在上层,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官僚主义产生。

如果华为公司按照这个体制运作下去,前途堪忧。我们不能一直躺在胜利的功劳簿上,否则就有可能会输掉。外部的打压把大家敲醒,我们正在被激活,也借此东风对作战组织和机制进行调整。

第一,希望做强作战“弹头部”,要选拔一批在前线作战有成功经验的人,提拔起来,让他们担负授权的指挥责任。这样的将军多了,后方流程就不要这么长;高职级的机关干部要敢于下“连队”当兵,在战火中检验,重新争取自己的职位。当然,并不是说现前线岗位人员原地涨级,而是提高了岗位任职标准,按照新的标准去选拔能担负职务的人,现岗位人员要多努力,你们有优先被选拔权。优秀“弹头”,不只是指最尖上的系统部的“铁三角”,还包括“弹药”在内的客户黏性和网络黏性岗位。当一大批“将军”、优秀专家在前线作战的时候,后方很多流程实际上都不需要这么复杂,这样倒逼机关大幅度精简。

第二,目前AT管理团队是高层任命,基层员工没有制约措施,将来能否改革试点,高层有提名权,按岗位数量差额提名150%,由各相关部门打分,由下面员工评议再产生。老百姓有发言权,可能会让管理者有所畏惧。同理,地区部投票,代表处要参加;对机关投票,前线要参加。

第三,机关高级干部三年中必须要有一年在基层,如果无法一整年都待在基层,至少每年要去一两个月。总体来说,我们尽可能不要产生官僚主义,要有作战能力,就是这个原则。我们要允许不能流动的干部逐渐转向职员岗位。

如何进行组织变革?

优化作战队形,优化作战序列,加快组织新陈代谢。

一、组织:从代表处和代表处CNBG(运营商业务)系统部基层变革先启动,第二层到地区部有关能力中心、资源中心的建设,第三层到机关CNBG,用三至五年时间逐步完成整个公司的组织变革。

我们现在没有条件全面改革,目前只有CNBG基本稳定了,才可以改革焕发能量。我认为,改革应该需要三至五年才能完成:代表处组织结构改革可能需要两三年,地区部组织改革再往后也要两三年。当它们运作有序后,就可以推动后方改革了。

二、干部与人才:坚持对管理者的末位淘汰制,建议增加员工对干部的评议约束机制;专家通过考核与循环考试进行筛选,以考促训,以贡献结果评价员工;建立清晰、稳定的专业岗位队伍;精简的编余人员撤退到地区部、公司机关的战略预备队,培训考试合格后再上战场。

如何划分专业类岗位?长期做确定性工作的可以先列为专业类岗位,逐步覆盖。我们强调的专业类岗位是高稳定、岗位责任制、无年龄限制、不需要循环流动,待遇也能有稳定的生活保障。当然,如果想挣钱多,上战场冲锋去,英勇冲锋才有破格提拔的机会。而且有些岗位不需要本科生,大专生也能胜任。这样专业队列就逐步清晰了,当然,对于不好划分的岗位也别硬划分。

为什么先从代表处改起?

代表处的富余人员可以向地区部或公司预备队输送,经过训练以后,还有可能重返作战岗位。接着改地区部,最后改革机关。将来机关一定会定岗、定编、定员,随着我们经验越来越丰富,管理工具越来越强,机关的作用越来越小,不需要聚集这么多“将军”。所以,对一线的人员首先是关怀,敞开战略预备队的门,欢迎精简下来的努力员工再训后,再选择岗位。

我暂时还没有思考如何选拔领袖型人才,当前考虑的是组织改革最后精简出来的编余人员如何妥善安置。不是清理以后就“草菅人命”,也要有人情,还是要为员工曾经作出的历史贡献和他们的生存环境考虑,努力工作的编余人员向地区部、公司机关战略预备队撤退,输血培训再上战场,做出成绩再定级。当然,不努力工作、吊儿郎当的干部可以直接在当地裁撤。

以后我们再讲组织性(比如AT团队)的考核应该怎么做,一步步来。这样整改下来,可能十年以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人才结构就逐渐走向稳定状态。

组织变革管理如何运作?

公司正在进行三个变革项目——合同在代表处审结、人才差异化管理、干部管理,特别是流程和边界性问题。

你们的“火”从合同审结和专业岗位改革开始燃烧起来,燃到模型的变革,逐渐扩大,火越烧越大,最后是行政改革(组织结构、管理方法)。与代表处有关的会战,如合同在代表处审结、人才差异化管理、地区部平台变革,现在这三块是各自为战,到一定程度以后要进行会战。变革打通以后,从下慢慢往上走,中间基层还有哪些变革,开发起来,一层层往外走。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