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固定收益信托发行火爆,并占据信托业的主流,但其实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那么,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成为“固定收益信托”?
信托公司只有具备较强的事前和事后的管理能力,才能最大限度排除风险,保证实现固定收益。而随着财富管理目标的多元化,更需要综合多样的“全资产配置”来实现。
总体而言,固定收益信托是投资者整个资产配置中低风险、低收益的配置,在安全性的设计上略显单薄。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对抗通胀,而不是尽可能地博取高收益。
社会总体利率的不断飙升,带动固定收益信托产品的利率迅速水涨船高。而市场上风险不高、平均利润却高于其他行业的房地产业和矿业,则一直受到信托资金的青睐。
信托公司以往主要依靠银行和第三方理财机构代理销售。不过,眼见渠道成为决定性因素,不甘心为他人做嫁衣的信托公司也开始向下游拓展。
一面是高通胀下财富的急剧缩水,另一面是固定收益信托8%的平均收益率——固定收益信托已成为高端投资者配置的重要产品。
今年上半年,固定收益信托的平均收益率创历史新高,达到了8%,比6.4%的CPI增速(今年6月)要高出1.6个百分点。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四大金融部门中,独此一类产品跑在了CPI的前面。
在国际板被资金关注后,被深度发掘的20多只股票出现了一定的上涨,对疲弱的市场犹如一剂兴奋剂。但这仅仅只是事件驱动而产生的效果,是典型的题材概念炒作。
国际板潜在的候选企业分三类,分别为在华西方企业、恒指成分股企业和大盘红筹股。投资者不出国门也能炒世界500强的股票,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眼看国际板的身影越来越近,闹得投资者人心慌慌。但据笔者看来,无论资本层面或是市场层面,国际板的积极意义应都大于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