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投资面面观

时间:2014-06-03 16:49 栏目:基金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441 次

文 / 嘉实投资者回报研究中心

理性的投资常常被非理性的因素所干扰或左右,无论是赢者诅咒、禀赋效应还是短视行为,这些投资中的非理性表现都在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投资的最终效果。

非理性投资面面观

  理想世界由理性主导,而现实世界又是充满非理性。投资者秉承理性是传统金融学的一个经典假设,在理性约束下的投资世界中,每位投资者都睿智客观,决策没有感情色彩,资本市场运行有效。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常常观察到投资者有明显的非理性行为,这种行为在投资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直接影响投资效果。在本期专栏中,嘉实回报中心将与投资者一同分析投资中三种常见非理性行为的成因及其影响。

非理性行为之一,博弈论中的赢者诅咒。从字面意义上看,赢者也就是胜利者,为何赢者还会受到诅咒呢?让我们看一个典型案例。拍卖会上一群人竞拍某件古董,大家逐轮出价,场面热络,拍卖价格一路飙升。如此下来,最终一定会有一个“赢家”成功拍到这件古董,但是他的“赢价”也很有可能远远超出古董本身的价值。也就是说,这位拍到古董的人,虽有赢家之名,却无赢家之实,诅咒因此而生。在市场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尤其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更是如此。君不见,股市中一旦某个题材或者板块被热炒之后,投资者蜂拥而至,一哄而上,这样的非理性投资往往缺乏深入分析,也罔顾“赢价”是否合理。在轰轰烈烈中,投资者尽管可能自我感觉良好,成了驰骋市场的一时赢家,但实际上却很可能买进了烫手山芋。在追涨杀跌的操作模式下,赢者诅咒在中国资本市场一幕幕重复上演。

非理性行为之二,持有中的禀赋效应。所谓禀赋效应是指,人们一旦拥有某件物品,对此物品价值的评判便会远高于拥有之前。举例来说,一位酷爱钱币收藏的收藏家在早年以1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枚古币,现在这枚古币的市场价已经升到5000元了,但是由于这位收藏家认为他的古币价值远不止5000元,他只会偶尔拿出自己的收藏欣赏把玩一下,而不会愿意以5000元的现价卖出。对应到投资中,禀赋效应常常使得投资者错过收获回报的机会。很多投资者在以较低的初始成本购入某只股票后,往往甘愿继续持有,即使后来股价大涨,也会期盼一升再升,而不愿意卖出股票,锁定收益。一旦市场转向,股票价格开始下跌,在禀赋效应下的投资者仍会选择继续持有以图翻盘,于是又错过了止损的时机。所以,面对现实中千变万化的资本市场,投资者不应当过于在意初始成本,要秉持理性决策,适时锁定收益,落袋为安。

非理性行为之三,跨期决策中的短视行为。不管是否已经意识到,人们生活中经常在做着跨期决策。例如,今天的储蓄是为了明天的消费,殊不知当期的储蓄多了,眼前的消费就少了,这就需要把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放在一起做出跨期决策。既然抉择不可避免,不同的决策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在这里着重谈谈短视行为。简单地说,短视是指人们更加重视决策的短期效果,而忽视决策的远期影响。现实生活中,皮肤科医生发现,与其警告患者日照过多会引发皮肤癌,不如直接告诉患者日照太多会引起毛孔粗大更为有效,比起未来有患皮肤癌的危险,患者更加关注眼前的毛孔粗大,跨期决策中的短视行为十分显著。投资中,现在的买入是为了将来的高价卖出,这是一种典型的跨期决策行为。但是我们也经常发现,投资者的决策容易受到价格短期波动的影响。即使投资者在投资之初信誓旦旦,建立了长期投资的目标和规划,但是不少人依然会对市场的风吹草动十分敏感,一旦市场出现调整便乱了方寸,做出偏离或摒弃原有目标的操作,让短视行为影响投资效果。

综上所述,理性的投资常常被非理性的因素所干扰或左右,无论是赢者诅咒、禀赋效应还是短视行为,这些投资中的非理性表现都在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投资的最终效果。人的思维总是有非理性因素,市场为人所创,也必然离不开非理性因素。而成功的投资却是理性的胜利,希望投资者在决策中增加理性,收获理想的投资回报。

小贴士

嘉实基金投资者回报研究中心致力于为投资人打造一个理想而且实用的投资决策系统,旨在帮助投资人在市场波动转换间从容应对,致力于实现投资人长期投资与中短期投资的协同,将基金优秀业绩转化为投资人实实在在的回报。这不仅是基金公司首次以实现“持有人真实回报”为目标来改善持有人投资体验的尝试,更在业内首次针对不同市场环境特征,筛选全市场绩优基金而不局限于嘉实旗下基金,向持有人提供投资建议和解决方案。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