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5-13 14:25 栏目:财富管理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576 次
曾几何时,当我们毅然离开银行,投身第三方理财行业的时候,究竟是什么吸引我们来到这个行业?原因有三点:公平、独立的平台,客户端出发的思维模式,以及缩小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使客户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提升我们的价值。
数年过去了,国内“第三方理财”行业已然在如火如荼地发展,迅速变成理财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就在去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到来,给整个金融行业上了生动的一课。一个多年以来的银行利润的香饽饽——现金管理类(银行活期存款及短期理财)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被打击得体无完肤。虽然最终四大行通过各种封杀,将余额宝暂时打压,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民营银行牌照进一步向互联网巨头开放,互联网金融对于整个金融行业的冲击只是刚刚开始。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究竟做到了什么呢?从本质来看似乎与第三方理财的理念毫无二致。
公平、独立的平台。除了余额宝外,如微信推出的“理财通”等现金管理类产品,都是完全独立的第三方平台。这样的好处有二:一、保持独立,可以始终选择市场上更好的产品;二、将自己的收入和风险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相隔离。
客户端出发的思维模式。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是从用户的习惯出发,以现金管理类产品作为突破口。对于大多数客户(尤其是“屌丝”类客户)来说,从来不曾想过现金管理的产品竟有数倍的收益差别。在用户体验上,各类产品都能够以更直接、更有冲击力的表达展现给客户。相信这样的产品尝试还只是刚刚开始。
缩小信息的不对称性。这一波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可谓来势凶猛,由此带来全社会的人们对于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运作、条款等给予高度的关注。各大网站也开始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投资标的、投资收益进行大面积的比较和排名。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互联网金融对于第三方理财市场也将形成巨大的冲击。当我们去担忧互联网金融将如何冲击第三方理财市场时,首先我们得明确: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相较于国内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优势在哪里?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首先,国内的第三方理财机构绝大多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连行业的先驱者也已大步走向产品的上游。这产生的问题不只是诸如失去公平、卖谁的产品的问题,而是机构本身的收入与风险和市场的环境无法隔离。此时,“专业的观点”将不可避免的演进为“专业的立场”。具体的解释就是,当我有大面积的自身房地产资产头寸的曝露时,我只能不停地教育客户,国内房地产市场是很难下跌的。而如果站在独立的立场去考量,考虑的问题就可能是:如果下跌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一天,互联网金融有能力冲击市场的另一边,则压向一方的机构自身是否会比较危险……
第二,客户覆盖优势。由互联网巨头发起的互联网金融有着更广泛的客户覆盖。对于目前大多数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而言,客户数远没有销售量和销售收入那么重要。尤其是大量以渠道销售为主的机构,核心掌握的客户数非常有限,一旦互联网金融由客户端发起攻击,则没有核心客户的机构将会遇到极大的冲击。
第三,客户端出发的思维。目前大多数的机构仍然是产品端出发的思维,即理财产品的顺序为:融资需求——产品开发——产品发行——客户。而互联网金融的出发点在于发觉某一个客户普遍需求的点,然后发起进攻。客户端出发的思维,本应该是第三方理财机构最核心的优势和追求,但由于缺乏核心客户和需求数据(这需要与客户进行不仅以盈利为目的的沟通),国内的第三方理财行业已失去其原有的最有价值的部分。
第四,信息不对称的消除。这可能是国内“第三方理财”行业——主要作为产品渠道的模式——最核心的优势所在。目前的产品渠道模式解决了一部分客户、一部分产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产生了价值。而互联网金融对于第三方理财行业冲击最大的地方可能就在于此。由于互联网的传播速度,较之网下的推广更加迅速和直接,因此替代性不言而喻。目前已经看到有机构进行此方向的尝试,一旦成功,可能对目前行业内的公司产生较为巨大的冲击。
其实,从基因来说,第三方理财与互联网金融非常相似。从表现上来说,第三方理财可以发挥的优势主要在专业配置以及客户粘度上,而互联网金融主要以速度和信息透明取胜。所以,作为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应在保持独立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如果只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作为生存的法宝,早晚有一天将与互联网金融正面相遇。
陆晓晖
上海融义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融义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曾供职于知名外资银行,多年专注个人财富管理领域。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李总威武
香港高原资本国际金融集团被骗子打
1
sad
[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