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标签: 第三方支付
由于第三方支付牌照停发一年多时间,监管部门有意弱化对支付的关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重启发放。从而使得各方开始抢夺支付牌照,一面排队申领;一面又通过收购相关企业的支付牌照,同时,作为优质的第三方支付壳公司的作价,也居高不下。支付牌照的价格已经炒到了离谱的价格,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为打造互联网金融闭环生态圈,这无疑是各家互联网公司不可缺少的标配。
据悉,5月2日,是首批27家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期满续牌的日子,但延迟了近两周,这些机构仍未收到续牌通知。截止5月16日,央行支付司副司长樊爽文向媒体透露,首批支付牌照的续展工作正在抓紧进行,近期还出不来。也就是说,首批诸如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易宝支付等27家支付机构已“无牌经营”两周之多。
央行前段时间正在给支付企业进行评级中,评级结果或将于7月公布,评级较低公司或将面临退出,伴随新牌照发放暂停、存量公司或面临支付行业重组并购,260多家支付公司将面临缩减。
首批支付牌照面临续期
据了解,央行在2011年5月发放了首批27张第三方支付牌照,有效期5年,首批牌照于今年5月到期。
据资料显示,央行于2010年6月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从事支付业务需要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也称《支付业务许可证》。根据业务类型分为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和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三大类,其中网络支付又细分为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数字电视支付和固定电话支付。此后,2011年5月至今,央行先后发放8批270张支付牌照。
由于支付牌照续期尚无说法,27家公司已经两周无照经营了,部分银行因此也不敢与部分支付公司签约,只有牌照续期之后,才可能有进一步合作。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所有支付公司已经递交材料,只待监管部门走完流程。
据2015年年底,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的通知》,要求非银行支付机构在《支付业务许可证》期满前6个月向央行提出申请续展,央行将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核查,再根据核查结果决定是否予以延期。
首批第三方支付公司运营相对良好,续期可能较大,但对于第二、三批而言,则不排除有吊销牌照的可能。据数据统计,截止今年年底前,还有74张牌照等待续期审核,其中第二批有13张(其中上海畅购已经被注销),剩下第三批还有61张,而预付卡占到37张(其中两张预付卡牌照被注销)。就目前来看,首批续期或有树立标准之嫌,二、三批或以预付卡续期为主,值得注意的是,有3家因严重违规被吊销牌照:分别是上海畅购、浙江易士、广东益民,涉事业务都在预付卡领域。
在今年到期的第二、第三批中,像连连支付、联动优势、捷付睿通、上海得仕、富友、点佰趣、现代金控、国付宝、海科融通、华势、宝付、付临门、富友、通联商务、杉德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将面临续期审核压力。
今年“315 “期间,根据央行一份通报显示,包括深圳瑞银信、现代金融控股、乐富支付等,要求四家支付机构对违规行为全面整改,确保合规经营。并被央行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并严格审核主要出资人变动、高管人员变更等变更事项申请,审慎考虑业务续期。其中,现代金控是第三批,乐富支付(问题严重)是第四批,深圳瑞银信是第七批,基本还有挺长一段时间。
拓展移动支付 倾向明显
每一张《支付业务许可证》都对业务覆盖范围和业务类型做了具体的界定,持证企业必须在规定范围之内开展业务。其业务覆盖范围明确了业务开展的地域范围,有全国、多省市和单省市的;业务类型包括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中的一项或多项。
据资料显示,最新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6)》指出,未来,第三方支付发展将呈现两大趋势:主体协同化和账户同一化。报告指出,移动支付市场将出现竞争新格局。2015年年底,中国银联推出的“云闪付”移动支付,后续,手机厂商也相继推出了Apple Pay、Samsung Pay等移动支付产品,并且,将不同于国内二维码支付,基于强大的手机用户群,并利用NFC、HCE和Token技术的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模式,将会解决NFC手机支付发展的终端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5年发展,支付已经由单一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支付牌照最有价值的3块牌照分别是移动支付、线下收单和互联网支付。在当前各类支付中,线下刷卡收单依旧占主导地位。与最有价值的3块牌照相比,电话支付、预付费卡的发行与受理,就显得日渐式微。电话支付基本被移动支付取代,而受到应用场景所限,预付费卡业务的发展空间也有十分有限。
据统计,包括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在内持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一年交易规模超过20万亿。除了BAT巨头,有些企业虽申请牌照未果,但通过收购第三方支付机构拿到牌照,获得支付许可,比如小米公司曾经试图申请第三方牌照,但未能入选央行第八批支付牌照“名单”。为此,小米最终通过收购捷付睿通拿到牌照。
监管强度进一步加强
4月19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支付机构将被划分为5类11级,实行差异化和针对性监管。如果多次出现D、E类评级,将被暂停支付业务,直至注销牌照。据业内人士称,评级管理新规实施后,支付牌照或许会有所降温。随着《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网络支付业务将步入进一步规范健康发展的全新阶段。
5月19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6)》(下称《报告》)称,2015年,我国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333.99亿笔,业务金额24.19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13%和41.88%。
不过,第三方支付市场各类风险事件也逐渐暴露,POS机滥发、虚假商户、资金二清等问题屡见不鲜。据《报告》数据显示,去年有近200家网上商城或支付平台被曝出存在安全漏洞导致数据库信息被窃取,其中多家网站泄露的用户信息达到数百万条,最多甚至达到上千万条。不法分子从网上大规模购买上述信息,包括身份证件、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地址、密码等,使用扫号软件批量测试是否与客户在支付机构开立的支付密码一致,一旦比对成功即可实施盗窃。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也加强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今年4月份就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规,例如《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行业风险信息共享管理办法(暂行)》、《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自律管理评价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等监管新规。值得关注的是,分类评级将是重中之重,根据相关办法显示,支付机构将被划分为5类11级,实行差异化和针对性监管。如果多次出现D、E类评级,将被暂停支付业务,直至注销牌照。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李总威武
香港高原资本国际金融集团被骗子打
1
sad
[神马]